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的大衆倫理和道德習俗

http://www.CRNTT.com   2011-10-23 09:16:26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訊/舊金山地區的《奧克蘭論壇報》有一個叫“詢問艾米”的專欄,主持人是艾米.迪金森。專欄中刊登的不是如何做飯、修車、購物,而是生活中的“倫理問題”,如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怎麼才算得體、懂道理、有教養等。

  10月17日的“詢問艾米”專欄中有這樣一個例子。詢問者(一位大學一年級學生)問道:“親愛的艾米:教我們討論班的教授布置的筆記作業很繁重,我沒有時間獨立完成,所以就和幾個同學把筆記分著做,然後再相互間交換。我後來把別人做的部分也都看了一遍,不想在心裡覺得自己是個偷懶的人。我們這樣分攤作業,然後交上去得分數,道德上有問題嗎?而且,由於這位教授每次布置的作業量都是其他教授的2倍,我該要求他減少一些作業嗎?”署名“過分用功者”。 

  艾米的回答是:“親愛的過分用功者:你其實不能算是過分用功者,至少在我看來不是。盡管你很想學習,但你實際的行為顯示你是一個偷懶的人。讓我們設想,功課重的這門課不是討論課,而是數學課。如果老師給每個學生12道題,而你和另外兩個同學合起來做,每人做4題,然後把答案合到一起,分別當做自己的作業交給老師。這種做法的道德性便不再模糊,你所做的肯定是一件錯事。你把事實上沒有做的工作冒充為自己的工作,你還失去了一部分你該受到的教育。如果你覺得功課太重,那就一定要跟教授說,‘請少布置一些’”。 

  艾米的倫理專欄裡討論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構成一個具體的“倫理情境”,成為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這也是美國大衆文化討論倫理問題的特殊方式。這種大衆倫理在學院式的倫理家眼裡是根本算不得什麼的,但卻對維護美國社會的道理習俗起到重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