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緬甸的外交情勢變化與中國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1-12-02 10:10:24  


 
在緬中資企業應借機提高競爭力

  其次,中國在緬甸有商業利益。這種利益是中國經濟國際化的一部分。“要致富,先修路”。這既是中國國內經濟建設的一個基本經驗,也是擴大中緬商業往來的自然性措施。一些中國學者和媒體把這些措施說成是把緬甸建成為中國面向南亞開放的“橋頭堡”。類似言辭,在中文的表述中僅是形象性的概括,卻在國際間引起了諸多不必要的地緣政治思維想象。殊不知,海運依然是國際貨物運輸符合商業邏輯的選擇,建成連接雲南和緬甸出海港口的道路,既有利於中國的產品輸出,也為緬甸產品、參與緬甸市場的外資產品出口提供了必要的載體。中資在緬甸的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緬甸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要硬件。

  由於受到美歐的全面制裁,緬甸與其傳統國際市場的聯繫在過去幾年受到了嚴重的制約。在此背景下,中資成了緬方的方便選項。在緬甸漫長的發展史上,今日中資存在的程度,只是一個大環境造成的例外。

  毋庸諱言,某些中資項目的立項,由於在整體經濟環境封閉的大背景下缺乏競爭,出現了“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形;加上中資經營者的國際形象公關經驗的缺失,以至於出現了花了錢、出了力,卻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外資公司進入緬甸市場,是在結構性層面改善緬甸外資環境的正面發展。有競爭才能出現優勝劣汰。就像在任何一個國家的情形一樣,企業層面的競爭,實力來自公司本身的行業競爭力,政府外交的支撐,只是一種輔助性因素。

  維護和推動中方在緬甸的經濟利益,標識不是市場份額,而應該是通過參與緬甸的經濟發展而推動中資企業在境外經營的核心競爭力。對那些飽受緬甸社會非議的中資項目和行為(例如:賭博、色情;罔顧環境保護),中方應該本著“正人先正己”的原則,明確禁止、加大力度打擊。

  總體而言,緬甸外交情勢的變化,對中國的利益而言,不存在“非此即彼”式的質變。在政治層面,促成這種變化向有利於緬中邊境地區穩定方向的發展,是中國敦促其它國家以及緬甸一起努力的任務。在經濟層面,這個變化是提高中資企業“走出去”競爭力的契機。

  (作者査道炯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12-0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