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為何“四周皆敵”

http://www.CRNTT.com   2012-02-05 10:08:54  


 
  剛才丁老師分析的,中國和周邊國家之間的關係,隨著中國的崛起不但沒有進一步成為戰略同盟關係,反而越來越緊張了,例如南海問題還似乎到了有的專家提出的“戰爭一觸即發”的程度。這裡面涉及什麼問題呢?我想對中國為何“四周皆敵”的這個“敵人”再深化一下,敵人實際上分三種類型:一種是現實上的敵人;第二個是潛在的敵人;第三個是假想的敵人。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丁老師講中國為何“四周皆敵”,並非講我們和周邊國家之間就是一種現實的敵人關係,而是我們目前輿論的“陰謀論”思維,很可能通過製造出“四周皆敵”的假想敵人關係,演變發生真正的敵人關係來。我個人認為,中國到目前還沒有現實層面的敵人,要馬上宣布開戰的或者已經處於戰爭狀態的,但確實存在有潛在的和假想的敵人。所謂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嘛。毛主席講,革命的首要問題就是分清楚,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德國著名政治神學家卡爾.施米特也講,政治的首要問題就是敵友問題。可見敵友問題是我們建構國家間關係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那麼,如何來認知這種敵人關係,是我們必須要面對和處理的重要政治問題。

  敵人關係的性質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它是由國際政治的性質決定的,剛才我們談到了肯尼迪的權力轉移理論,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是羅伯特.吉爾平的霸權更迭理論。他在《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一書中提出了這個國際政治變革的動力機制,1,如果沒有哪一個國家相信力圖改變某一種國際體系是有利可圖的話,這種體系就是穩定的,或者說處於一種均衡狀態;2,如果預期利益大於預期成本的話(也就是存在一種可獲取純利益的可能性),一個國家就將力圖改變這種國際體系;3,一個國家將通過領土、政治和經濟擴張的方式來謀求國際體系變革,這種努力將在邊際成本大於或等於邊際收益時才會停止;4,這種平衡之後,為維持現狀所付出的經濟成本的增長就會趨向快於維持現狀所具有的經濟能力的增長;5,如果國際體系中的失衡狀況得不到解決,那麼,這個體系就會發生變革,並建立一種反映權力重新分配的新的平衡。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為什麼往昔的朋友成為了敵人,往昔的敵人卻變成了朋友?敵人和朋友都是國際體系博弈的結果,而敵人的性質由國際體系決定。我在這裡主要分析一下假想敵人與國際政治中的認知錯覺之間的關係,從世界歷史的經驗看,諸多戰爭的案例,戰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敵人關係的認知錯誤,把潛在的敵人或者假想的敵人當成的現實的敵人,從而喪失了在國際範圍內搞統戰的機會,把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而破解國家間無政府狀態下的安全困境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如何把現實的敵人轉換為潛在的或者是自己的盟友。美國學者本傑明寫過一本在這方面的扛鼎之著,《國際政治中的知覺與錯誤知覺》,他在書中要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在行為體雙方均不希望衝突情景中,在本來是可以合作的條件下,會發生衝突和爭鬥,會拒絕合作而走向戰爭?首先是由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與安全困境決定的,就是一個國家增強自我安全的行動必然消弱其他國家的安全感。其次,之所以造成行為衝突,是因為決策者在不確定的國際條件下,很容易發生錯誤知覺,並且大多數這樣的錯誤知覺是誇大對方的敵意,將對方國家視為具有衝突意圖的對手。他分析了錯誤知覺的形成機制。第一是認知相符現象(cognitiveconsistency)。人們對世界的事務總是有一定的認識,這些認識保存在他們的記憶之中,形成了人在接收新的信息之前的原有認識。下意識地使新的信息與自己原有的認識保持一致。第二是誘發定勢(evokedset)。人們在接收信息的時候,會以自己當時集中關注和考慮的問題為定勢,據此解讀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我們中學課本里“鄰人偷斧”,就是這樣一個生動的案例。第三存在歷史包袱。歷史可以教會我們喜多東西,但是歷史也可以稱為沉重的負擔,它會是人們簡單機械地將顯示與歷史相比,結果就會完全錯誤地認識現實。他進而分析了四種常見的錯誤知覺。首先,國家決策者往往將對方想象為內部團結一致、令行禁止的行為體。這樣,任何無意、巧合和偶然的事件都會被視為經過精心策劃的戰略行動。其次,決策者往往過高估計自己的影響力和被影響的程度。第三,願望思維(wishfulthinking)。人們總是趨於接收到願意聽到或看到的消息,避開自己不願意聽到和看到的事情。第四,認識失調(cognitivedissonance)。當人們在考慮應該採取一種政策的時候,卻發現了許多關於這一政策不妥的意見和評論,自己認為正確的,別人認為不正確,於是就會出現認知失調現象,為了保持自己的認識相符,人們便尋找理由,以自圓其說。 

  我們可以對照本傑明提出的錯誤知覺形成機制以及造成四種常見的錯誤知覺的根源,來思考一下剛才丁老師提出的各種對中國處於“四周皆敵”的認知陷阱。本傑明提出調整對方認知,釋放防禦性戰略意圖,從而破解行為體的錯誤知覺形成機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