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陳季冰:香港特首選舉之後

http://www.CRNTT.com   2012-03-31 09:29:14  


 
  “香港困境”的本質

  事實上,這些年來,中央政府一如既往地給予了香港許多支持。去年8月李克強副總理到訪香港,不僅代表中央再次表達了對特區發展的信心和支持態度,也對推動正在如火如荼壯大之中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人民幣直接投資以及粵港兩地基礎設施合作等產生了顯著的積極作用。

  然而,對於大多數中下層的普通香港民眾而言,中央派發的這些經濟政策“大禮包”帶來的最終好處最終都落到了像李嘉誠那樣的富豪口袋裡,與自己毫無關係。相反,他們自己卻必須承擔由於來自大陸的人員、資金不斷增加而導致的資源緊張、通貨膨脹和擁擠嘈雜……換言之,他們從越來越緊密的陸港一體化中收獲的只有壞處。

  這的確觸及了當下千頭萬緒的“香港困境”的本質,但若進一步追根溯源,我們或許要從中央政府對香港特區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指導思想這一根本源頭上去做檢討。

  正如有識之士事後才敏感地認識到的那樣,中央政府對回歸後的香港的最高目標是實現所謂“港人治港”。但是,對於這個如今人們天天掛在嘴上的“港人治港”的潛台詞,很多人一開始不太明白。簡言之,中央政府多年來一直對香港奉行一套“精英治理”的現實主義理念,倚重的主要是香港的商界領袖。作為反過來的投桃報李,當年殖民地時代一向支持英國統治的香港大亨們幾乎順理成章地成了北京的盟友。

  客觀地說,在回歸最初,這一套策略發揮過巨大而成功的功效。在那個看似人心浮動、風雨飄搖的艱難歲月,一批大資本家、大企業家依然選擇留在香港,不僅為香港留下的支撐日後穩定發展的資金、技術和就業崗位,也在社會心理層面對這個素來將商業放在首位的亞洲金融中心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記得當時流傳在市民中的最有力的一句話是:就要回歸了,李嘉誠都不走,我們怕什麼?

  可以看到,基於《基本法》的幾乎一切制度設計,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包括上面提到的特首以及立法會選舉制度。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和階段性的。過分倚重經濟精英的政治治理結構必然導致一個結果:即香港無論在立法、行政還是司法層面,其政策和執行均天然地偏向於這些經濟精英的利益。在我看來,這是過去15年來香港社會的貧富分化反而比港英當局統治時期拉得更大的制度根源。我在這裡必須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絕不是說香港的“精英權貴們”在日常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暗箱操作、以權謀私,甚至徇私枉法、貪污腐敗。香港是著名的法治之地,政治的公開和自由無需太多質疑,精英群體個人的道德素養也依然令人肅然起敬。我的意思是,由於普通的升鬥小民缺乏參與政治的足夠空間,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規則天然而微妙地有利於有錢階層。

  但眼下,香港普通小民開始認識到並越來越不滿這種日益僵化的利益格局。從很大程度上說,作為特區政府中舉足輕重的現任高官,唐英年在本期特首選舉中的慘敗,也曲折地反映了香港大多數民意對政府施政的不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