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伊核危機與中國能源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2-04-10 10:41:35  


 
  一者,中國消費性石油消耗累年劇增,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這一奇特的現象決定了中國能源安全始終是受制於人的。誠然,大國如印度,國產石油微乎其微,對外依存度奇高無比。可是,印度人口總數接近中國,消費性石油消耗卻不多。何況,就區域性或全球性安全利益受到的挑戰的嚴重程度而言,印度遠非中國可比,因此,印度能源安全的確定性也遠非中國可比。

  二者,全球有十六條戰略性海峽和水道。在危機階段或者戰時,美國海、空軍及其盟軍擁有完全控制這些海洋通道的能力,這意味著美軍擁有控制全球戰略資源而剝奪敵國持續獲得全球戰略資源的能力。亦即中國過早地邁入了高消費時代,而中國能源安全卻根本經受不住直面一場國際危機的考驗。概言之,中國保障能源安全的手段缺乏有效性和持久性。

  三者,去年底以來,中國持續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目前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僅占到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約11%,同時中國從波斯灣其他產油國進口的石油在不斷增加。然而,一旦美、伊開戰,戰火勢必蔓延至鄰近海洋通道,必然殃及整個波斯灣地區石油對外輸出,該地區對中國的石油輸出必然銳減。

  屆時中國對進口石油的需求有增無減。值此情況下,開發新能源或尋覓替代品,又緩不濟急,唯有訴諸釋出戰略石油儲備了。當前中國戰略石油儲備只敷全國石油消耗一個月,而自波斯灣進口的石油約占全國石油消耗量的三成六,換言之,假如不採取限制石油消耗的緊急措施的話,即使戰略石油儲備全部釋出,亦僅敷三、四個月之用。何況,石油是戰爭的“黑色血液”。戰略石油儲備主要用於戰備,豈可平白“燒掉”呢?

  由此可見,戰略石油儲備不但可以用於戰備,在本國因應國際能源危機中也能產生巨大的作用。中國著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見機遲,力度小,動作慢。緊急關頭要動用時,就感到“油到用時方恨少”了。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2012-04-10)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