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冷新宇:制裁菲律賓不是霸權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5-22 09:53:01  


 
  第三,至於菲律賓尋求聯合國海洋法法庭訴訟的努力,實在是貽笑大方的舉動。

  國際審判機構獲得對國際爭議管轄權存在一個公認的前提,即爭議當事國均同意提交訴訟。政治磋商與司法訴訟作為解決國際爭議的途徑,對於國家來說具有同等的地位,並不存在誰對誰有優先級的問題。大國傾向於通過政治談判解決問題,實際上更為看重政治手段的可控性和可逆性。

  從法律角度觀察,在島礁主權歸屬和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劃界方面,對於中國政府來說,實際上並不存在退讓的任何空間。

  所謂“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作為一項政策,實際上存在一個暗含的前提,即不論是領土主權還是海洋劃界,權利均歸本國政府,在此前提上的“共同開發”,筆者更願意理解成大國對小國的讓利。

  目前存在一種傾向,似乎經濟問題與政治問題是永遠可以脫鈎的,因此政府採取的經濟制裁措施僅限於經濟領域。在筆者看來,即便中國政府選擇不通過經濟制裁的方式對菲律賓阿基諾政府施壓,至少應該在國內政策和法律的層面做好準備。

  由於長期以來反對美國霸權主義的基本立場,我們似乎對美國政府慣用的“經濟制裁”形成了一種否定性評價的慣性。事實上,經濟制裁是一個中性的名詞。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理論分別從不同的層面給出了直接而幹脆的回答。

  國際關係理論中存在強制外交學說,即通過帶有一定程度強制性的手段達到國家的外交目的。強制外交學說付諸實踐是美國政府在處理前南斯拉夫地區爭端時的所作所為,因此不免帶有霸權主義色彩。

  但硬幣的反面是,強國對弱國的脅迫才是霸權主義;而當國家的核心利益受到侵害,放著強制外交的措施不用而任由違法行為愈演愈烈,才是貽誤時機的舉動和對國家利益不負責的表現。

  當國家的核心利益受到侵害,放著強制外交的措施不用而任由違法行為愈演愈烈,才是貽誤時機的舉動和對國家利益不負責的表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