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黃岩島對峙看南海棋局

http://www.CRNTT.com   2012-06-05 09:03:34  


 
  基於實力的領土觀念

  從1948年以來的歷屆中國政府,除了明確主張“九條斷續線”內的島嶼、島礁及附近海域的主權之外,從未對“附近海域”的具體含義進行界定,對其他廣大海域的地位、立場,也從未有明確說明。“九條斷續線”的曖昧不明,暗示了一種用“主權”和“國際法”的概念都無法嵌套的思維方式,即一種流動的、類似潮汐漲退的領土觀念——在一個巨大的範疇中,中國有效控制的區域,隨自身的國力消長而富有彈性,但是名義權利和這一範疇本身是神聖的。這種完全不同於現代國際法思想的思維方式,一方面使中國事實上無法與鄰國用“法律方式”來解決爭端,面臨一旦訴諸法律便往往理虧的境地,在國際範圍內話語權上也較為不利;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在該地區維護和爭取更多利益保留了潛在的進取空間。

  新中國成立後直到80年代,由於國家建設重心長期集中在大陸,也因為海空軍力量較為薄弱,不具備在線內大部分海域有效投射力量的能力,周邊國家紛紛利用有利的地緣位置,搶占了大量島礁,控制了附近海域的油氣、礦產和漁業資源。上世紀70年代以來,周邊國家紛紛引入跨國石油公司,開採並運輸南海地區的油氣資源。越南還在強占島嶼上部署作戰部隊、修築地堡、火力點、機場等。從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加強對南海海域的勘探和控制,在1988年中越南沙赤瓜礁海戰後,第一次有效控制了南沙群島的若干島礁。但總體而言,這一時期的綜合國力狀況,並不足以補償周邊國家在地緣位置上的巨大優勢。

  從2004年開始,特別是2008年台海局勢緩和後,南海方向成為關注焦點之一。與此同時,中國的海上力量建設開始走向遠洋。除了常規軍事實力的增長之外,諸如海監、漁政等執法船只和巡邏飛機的發展也日益提速,其成果包括這次中菲軍事對峙中亮相的海監75、海監84,漁政310等現代化執法船只等。中國解決南海爭端、擴大和爭取對主張領土的有效控制的動機和能力大大增強。2009年之後,外交部門和軍隊系統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漸強,海上執法部門的護漁、巡航的頻度和反應速度大大提高,國內輿論也日趨積極。中國與相關國家的摩擦和對立也明顯增加。東盟國家的“中國威脅論”恰逢奧巴馬當局的戰略東移,東盟國家借美國爭取對華主動,美國借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恐懼來重新整合其同盟體系,南海局勢因此呈現出冷戰後第一次潛在的大國對峙前景。

  國力提升伴隨著進取性的政策,進取性的政策必然伴隨著摩擦和阻力,這是國際政治的常態。對中國而言,最需要的是在摩擦和阻力之中,保持整體局勢的穩定,因為在這場國力競爭中,時間在自己這邊。只要南海整體局勢,以及這背後的中美關係的大局不變,中國保持現有的經濟發展和軍力現代化勢頭,未來必然能在“九條斷續線”內,爭取更大程度上擴展和維護自身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