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金融轉型的邏輯與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6-14 08:06:24  


 
  第一,著力解決金融資產定價機制和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扭曲的問題,提高金融運作的市場化程度,使金融機構真正成為自主運營、自擔風險的市場主體,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建設和完善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使金融資源能夠順暢地流向經濟的不同層次,特別是要改善末梢循環。

  第三,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更多地依靠資本市場來聚集和配置金融資源。這是因為,銀行在標準化和大規模的環境下(傳統產業和規模經濟)具有收集和處理企業信息方面具有優勢,但在非標準化(創新、創業)的環境下,銀行往往不如資本市場有效率。

  中國金融轉型的難點

  1.如何處理好市場發展與風險防範的關係,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和創新

  長期以來,出於各種原因,中國在處理風險與穩定的關係方面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形成了“以防為主,安全第一”的金融發展思維,對發展金融市場可能出現的風險容忍度較低。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更有人認為,中國金融開放度低是受危機衝擊較小的主要原因,為了防範類似風險在中國發生,需要對金融創新嚴加管控。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往往不得不承擔了過大的風險管理責任,導致對推進金融市場化採取了過度謹慎的態度。

  推動金融轉型,必須轉變“安全壓倒一切”的思維,因為金融市場化改革必然會在一定時期內加大風險甚至帶來局部性危機。但是正如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感冒一樣,一個沒有經歷過危機的金融體系,不可能具有高效率和抗病力。

  從當今一些金融強國的發展歷史來看,無一沒有經歷過金融危機。正是在治理危機的過程中,才積累起有效的監管體制和風險處置經驗。如果因懼怕風險而嚴加管制,不僅會抑制金融創新的空間,而且風險也不會因此而消失。一旦風險積聚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以更加具有破壞力的形式爆發出來。

  2.如何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出於一些合理和不合理的理由,中國政府對金融行業和市場准入採取了嚴格管制的方針。從市場准入、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金融產品創新、金融風險處置等各個環節,均可以看到政府的身影。

  在現行體制下,國家事實上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各種顯性保護和隱性擔保。政府在提供保護的同時又通過行政手段駕馭金融機構,管了很多不該管、或不該用行政審批方式管的事情。典型事例是股票上市審批。據某擬上市企業介紹,在爭取上市過程中已蓋了170個公章、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和幾百萬元。

  再如,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分割的問題相當突出,以債券市場最為典型。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和銀行櫃台市場三個市場在交易方面處於多頭監管(涉及相關政府部門多達六家)和相對分割狀態,交易主體也是各自獨立、難以互通。由於部門之間協調困難,因此儘管呼籲了多年,市場分割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

  這種行政性管制的最終結果,是導致金融市場主體行為的扭曲。在未來的金融領域中,政府到底應該扮演什麼角色,應該如何發揮作用,這是一個理論上明白、實踐上卻很不清晰的問題。而且由於牽涉到政治體制改革和少數部門的利益問題,使得這種關係的處理更加複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