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倫敦奧運開幕式:走平民路線用真正農畜

http://www.CRNTT.com   2012-07-27 08:35:02  


 
  應該說,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標新立異”還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不過,很多人不解,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擁有太多可炫耀的東西,無論是影響整個歐洲大陸乃至整個世界的工業革命,還是波瀾壯闊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抑或是著名的英國歌劇,還有流行的生活元素,都可以大書特寫,可是為什麼偏偏選擇“鄉村田園風光”呢?

  實際上,英國方面選定“農家樂”作為開幕式的主旋律可謂是煞費苦心。除了財力原因,倫敦無法複制雅典和北京,營造“田園牧歌式的場景”正是為了表達親近自然、向往綠色的“返璞歸真”。

  林語堂曾言:“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的鄉村,屋子裡安裝著美國的水電煤氣等管子,有個中國廚師,娶個日本太太,再找個法國情人。”這可能是中國人對英國鄉村比較早的總結,英國鄉村優美的自然環境的確迎合了中國文人傳統上對於“世外桃源”的憧憬,但中國人看英國鄉村,可能更注重的也只是“田園風光”,而忽略了背後更深層的意義。這一點,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分析得更透,他在《英國鄉村》一文中說:“在某些國家,都市便是這個國家的繁華富庶所在,是那裡文采風流典章人物的薈萃之地,而鄉村則屬於較為粗陋的地方。在英國,情形則剛好相反,大都會只是上流社會的臨時聚集之所或定期會晤之地……鄉間卻是英國人的天然感情得以真正發揮的廣闊天地。這裡他心甘情願從城市的一切拘謹和客套之中擺脫出來,一反其平日沉默習慣,而變得歡欣舒暢。”

  有人說,英國的靈魂在鄉村。多少年來,英國人一直堅持認為,他們不屬於自己實際居住的城市,而是屬於自己並不居住的鄉村,他們仍然覺得真正的英國人是個鄉下人。在英國人的腦子裡,英國的靈魂只有在鄉村才能找到歸宿。如果在英國的鄉間游歷,便會發現許多保持著淳樸鄉村景色的小鎮遍布各地,或者這麼說,除了一些重要的工業中心、大都市之外,整個英國至今還保持著一派田園風光,一如百年前眾多詩人畫家所吟咏描畫的模樣。

  “綠草如茵的平原,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嚴的城堡、雕像,時隱時現的叢林綠籬,用花草精心裝飾的鄉間小屋……陰霾的清晨,達西先生走出自己美麗的莊園,跨過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霧中走向伊麗莎白的家,對她說:我愛你!”這是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裡的故事情節。不要以為英國的鄉村只是文人筆下誇大的想象,其實鄉村距離倫敦並不遠,而奧運會包括公路自行車賽等比賽,本身就是在倫敦的鄉間舉行。

  無數英國人都憧憬這樣的生活:禮拜日早晨,田野靜謐,教堂響起莊嚴的鐘聲。農夫們裝扮一新,面色紅潤,心懷喜悅,平靜地穿過青葱小路擁向教堂,目睹此景總令人高興。但更讓人高興的是,傍晚見他們聚集在小屋門口,愉快有加,雖然親手裝點的舒適環境極盡簡樸。正是此種親切樸實的情感,此種置身鄉村美景所深懷的寧靜肅然之心,使得英國人性格中最牢固的美德和最純潔的歡樂由此而生。事實上,英國人對於鄉村天生情深意濃。他們對自然之美頗能感悟,對鄉村的樂趣與勞作喜愛非凡。此種激情仿佛與生俱來。

  如果你有幸赴倫敦觀賽,不妨給你介紹一條體驗鄉村生活的路線。從市中心的倫敦橋站出發,坐上半個小時的火車,出站就會看到青青的牧場,馬匹、羊群和奶牛在山坡上吃草。穿過牧場,就會看到散落在牧場間的村莊,村莊裡有中世紀的教堂和幾百年歷史的酒館,在酒館裡喝一杯家釀的啤酒是不可少的。沿鄉村公路往前,路上會碰到騎馬的村民,再走出幾裡,就可能看到草地環繞著的莊園,小河從莊園裡的城堡前流過,有幾個老者在悠閑地垂釣,你可能想不到,魚被釣上來之後是立刻被放掉的

  英國是最早的工業國家,但它的鄉村情結源遠流長。還是在19世紀的帝國時代,那些遠征殖民地的英國人思念故鄉時,都把英國想象成寧靜而帶有浪漫色彩的鄉村。一戰時,戰場上的士兵們收到印有英國鄉村的明信片,所受到的安慰和鼓勵遠大於無數次的高唱國歌。在當時,一戰徹底改變了歐洲傳統的經濟與農業模式,汽車及其他便利代步工具的發明和普及使得城市不斷湧現。人口的不斷增長使城市變得擁擠,並不斷蠶食鄉村,給鄉村帶來密布的公路網、無數加油站、污染和噪音,最終造成鄉村景色的劇烈變化。而在英國,也如此。對於那些不得不住在城市裡的英國人而言,“擁有自己的一小塊世外桃源”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在城市的窮人和富人有不同的期望,但他們懷著同樣的追求。窮人變成富人後,首先想到的是買一座莊園。即使在英國的很多大城市裡,城市也是鄉村化的城市。走在街道上,幾乎看不到招搖的現代建築,幾百年以前的古堡或教堂幾度維修之後,仍能看到舊時的模樣。路兩旁獨門獨棟的別墅樣式十分古老,門前花園裡鮮花長開不敗,空氣裡飄散著泥土和植物的芳香。

  鄉村,已成為英國人的靈魂和血脈。英國人覺得,英格蘭的鄉村,以某種方式表現了這個國家的所有的“高貴”和“永恒”。英國人更喜歡鄉村及其文明的享受而非工業城市和全部產品,把鄉村看作英國留給現代生活的遺產。

  英國人開始思考英國鄉村的存在意義,人們在鄉間尋找英國的文化身份。當時的英國首相斯坦利.鮑德溫爵士曾說:“對我來說,英格蘭就是鄉村,鄉村才是英格蘭。”這後來成為他最重要的名言之一,因為這說出了英國人的內心。

  時至今日,英國王儲查爾斯也十分熱衷於保護英國鄉村的傳統。他身體力行,在多塞特郡龐德布瑞鎮和格洛斯特郡海格洛夫村,20多年來始終如一地致力於從事推廣有機農業、保護鄉村風貌的實驗。顯然,不列顛人早已從人文社會意義上,意識到了城市的浮躁與喧囂,鄉村的安寧與穩定。如今,充滿了田野氣息的鄉村風光依舊遍布英國各地,這在一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又曾飽受環境污染之苦的國度,實在是一個驚人的奇跡。

  再進一步說,如果你在倫敦,可以體驗鄉村的風光,市中心的幾個大公園都稱得上是具體而微的英國鄉村。狄更斯筆下沉悶、肮臟的霧都早已不複存在,倫敦不再是鄉村的對立面。鄉村是奧運開幕的主題,鄉村風光也是倫敦的主題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