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燕京大學校友憶舊時學風

http://www.CRNTT.com   2012-08-12 09:31:26  


 
  江平:我們應視司徒雷登為朋友

  1948年,江平考入燕京大學新聞系,既沐浴了燕京獨特的學風,也親歷中國天翻地覆的巨變。1951年,江平由組織選派到蘇聯學習法律,此時他對法律一竅不通,而且沒有興趣,但服從安排。他說:“那時候對法律一點興趣都沒有,因為新聞是很熱情奔放的,更自由一些,法律有點按法律條文來辦事,比較保守一些,所以這兩個職業是不太一樣的。總的來說,法律是比較保守,新聞是更開放一些。所以我自己的第一志向就是學新聞。”江平赴蘇後,先被分配到喀山大學法律系,1953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接受了正規的法律教育。此後的人生,江平與法學相伴。

  江平在80歲自述《沉浮與枯榮》中深情回顧了燕京大學的歷史。他說:“燕京大學跟哈佛有很密切的關係。現在的哈佛大學裡面,還有一個哈佛燕京學社,還有一個燕京圖書館。美國的教會到現在,還仍然給哈佛燕京學社撥款。在美國甚至有人主張,如果中國政府現在同意在大陸恢復燕京大學,那麼現在仍然可以使用這筆錢。”

  關於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民眾多從名文《別了,司徒雷登》認識他。司徒雷登生前有一遺囑,希望死後將骨灰回歸燕園,與他的妻子埋在一起。司徒雷登的妻子在1926年病逝於北京,她的墓是燕大墳園中的第一座墳墓。然而,司徒雷登骨灰回歸燕園之事,一直是一波三折。最後,司徒雷登的骨灰安放在他的出生地杭州,雖然沒有完全實現遺願,但畢竟回到中國,也算部分地了卻司徒雷登的遺願。

  江平認為:“司徒雷登一直是傳教士,從來就不搞政治活動,只不過在歷史關頭擔任了最後一屆美國駐華大使。他一輩子的心血獻給了中國教育事業,我們應視其為朋友,不要將其當做中國的敵人來對待。現在我們看待國外的傳教士,需要認真分析,不能一概一棍子打死。我們講湯若望、利瑪竇,在中國尤其是明清時期,都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司徒雷登一生幾乎都是為了中國科學教育的發展。應該說,這些人給中國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應該肯定。”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周報記者李懷宇  2012年08月02日01:4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