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奧運如何能凝聚人心而不撕裂情感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11:45:03  


CNN網站亞洲版:“忘了推特吧,在中國,是微博的奧運會”新聞截圖
  中評社北京8月9日訊/《中國青年報》今日登載知名評論作者曹林的文章“奧運如何能凝聚人心而不撕裂情感”,全文如下:

  不得不承認,遠在萬里之外的倫敦奧運會,撕裂著中國的微博。或者說,奧運會,讓本就分裂成兩個陣營的微博輿論場,分歧和隔膜進一步凸顯出來。

  這幾天很是感慨,微博上的友情,如紙一般,一碰就碎。雖然不關注奧運,但職業習慣,還是喜歡對奧運引發的公共話題評論幾句,如羽毛球國家隊讓球風波,陳一冰遭遇裁判不公等等。微博上認識的不少朋友,都因為與我觀點不一樣,而對我取消關注、拉黑,甚至交惡了。身在微博之中,處處能感受到兩個陣營的對壘和兩種立場的交鋒,一談到奧運,立刻有了立場的對立,有了鮮明的敵我,有了情緒的對抗,必須選擇站隊。不支持國家隊,就被視為反對者,兩方水火不容,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

  雙方都把奧運當成了一個重申自身價值觀的標誌性事件,努力尋找每一個奧運熱點,在表明自身立場的同時,強化、區分、驗證和考驗各自的立場。於是,微博成了奧運賽場之外的一個“戰場”,尋求認同,打壓異見。奧運每一個熱點,都引起了這兩個陣營的激烈交鋒,讓球事件,陳一冰事件,國旗倒掛事件,葉詩文被質疑,孫揚與韓媒……其衝突程度,可能比賽場的對抗更激烈,憤怒地抱怨,謾罵,攻擊,拉黑,義憤填膺地把對方想像成敵人,互貼公知、五毛、腦殘等污名標簽。

  兩個陣營,都在相互的刺激中走向極端,針鋒相對不可調和:一方認為毫無保留地為本國健兒喝彩才是愛國,批評則是賣國,一方則斥之為盲目愛國,帶著批判和反思的眼光看奧運;一方對金牌全盤肯定,惟金牌是從,一方則否定金牌;一個說舉國體制就是好,一個則稱舉國體制是個壞東西;一方說羽毛球讓球完全是合理利用規則,國際羽聯的惡規則逼人做壞事,一方稱讓球純粹是丟人現眼,不能將責任全部推給規則;一方認為陳一冰被裁判黑了,一方認為這是為北京奧運偏袒付出的代價,欠賬總是要還的……其實,網絡有不少溫和與理性的觀點,他們只是想欣賞比賽,為自己喜歡的項目和選手喝彩,可很多時候,這些聲音被淹沒了——或被那種極端的情緒遮蔽,或被追求極端的網絡逼著作出鮮明的表態和決斷,或被夾在中間受到兩邊攻擊。雞飛狗跳,一地雞毛。

  這令人悲哀。奧運會,其實本該是凝聚一個國家人心、提振一個社會信心、強化一個群體共識的公共活動。因為,體育運動中有共同的興趣和追求,金牌中有共同的價值觀,追求認同中凝聚著共同的光榮與夢想——當國家隊的選手站在領獎台上,國旗升起國歌唱起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湧起一種本能的國族認同感。所以,奧運期間,往往都是愛國主義情懷最熱烈的時候,國民會在奧運的精神感召和對國家隊的關注中,凝聚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