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文物鑒定陷入信用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2-09-28 11:49:50  


 
潛規則3

鑒定師聯手拍賣行“做局”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在收藏成為越來越多人投資新寵的今天,一些文物鑒定專家借著市場監管不嚴,充當了文物造假的幫凶。一件價值幾百元的文物,經過權威專家的鑒定,其身價可能由幾百元陡增至幾百萬元。

  金楓(化名)此前是北京一家拍賣行的副總經理,最近已轉行從事影視產業。他表示,每個拍賣行都有熟悉的“禦用”鑒定師常年“供奉”著。拍賣行每年也會以“考察”、“年會”等方式邀請這些文物鑒定師到各地甚至國外旅遊。等到拍賣行有事相求時,專家們自然也會有請必到,盡力配合。

  不少鑒定師還與拍賣行簽有協議,鑒定費用與市場成交價掛鈎,事後“抽成”收取酬勞,抽成比例從文物成交價的5%~15%不等。

  他提到自己經歷過的一個案例。幾年前,有一件不知名的文物,經過國內某位權威瓷器鑒定大師鑒定後,最終在一場拍賣會上拍得500萬元以上。這位鑒定師最後得到30萬元的酬勞。金楓說,這種文物鑒定師和拍賣行聯合做局,將一件普通文物,甚至假文物說成真的,然後抬高其價值,最終拍賣行與鑒定師各取所需,這是很多內行都知道的秘密。

  “鑒定師,尤其是出了名的鑒定專家,就是靠良心吃飯,完全靠自律。他說真就是真,說假就是假,不會有人出來反駁。他們在這個圈子的頂端,沒有人敢反對。關鍵是那些收藏者偏偏就認這些人,更加形成了這些人在圈子內的霸權。”

  孔祥星說,現在一些專家,受經濟利益驅使,滿世界開證明,因為開的證明多錢就多,為了避免被利用,自己現在已不參加其中。“現在你委托我去鑒定我都不去了。”
 
科技鑒定為何難推廣

受利益集團排斥

本身亦有局限性

  對於當前收藏熱下鑒定界的現狀,中國收藏家協會瓷器鑒藏家林穀平充滿擔憂。在他看來,當前文物鑒定界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標準和監管。姚青芳也認為,近年來隨著各種草台班子鑒定機構和鑒定專家大量出現,致鑒定證書良莠不齊,專家鑒定的權威性正遭到質疑。呂順也認為,眼下鑒定已受到污染,文物鑒定面臨誠信危機。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民間收藏隊伍已經達到7000萬人,並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長。但國內90%以上的文物鑒定還是主要靠“眼力”,即眼看手摸。由於鑒定專家水平有高低,對同一件藏品判定有時截然相反。然而,卻沒有人能對專家鑒定進行“鑒定”,於是,真真假假的專家鑒定滿天飛。

  相比眼神,科技鑒定手段則要客觀得多。既然“眼神”鑒定容易出差錯,為何不採取科技鑒定手段呢?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科技鑒定手段受到這個圈子的極力排斥,始終未能占據主流。

  林穀平分析說,中國文物不是真偽問題。在現在條件下,只要借助科技,大部分問題其實都能解決。科技鑒定難占主流,主要是受到來自圈子的阻力。“幾年前的鬼穀子下山圖罐拍出幾千萬,我們搞收藏的都覺得是笑話。”他說,文物要保持高價,必須保證珍稀性。如果某個文物不是一件兩件,是上萬件,泡沫不就破了嗎?所以必須把這個東西說成只有一件。而科技的介入會打破這些謊話。“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借助科技,那測出來的元青花可能就不止一件兩件了,元青花也就不值錢了。掌握話語權的專家自然會鼓吹:科技鑒定不算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