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鈎沉:蘇聯70年腐敗史

http://www.CRNTT.com   2012-12-22 11:03:53  


 
  最高領導人墮落如此,上行下效,整個幹部集團的腐敗之泛濫,可想而知。法國作家羅曼.羅蘭1935年到莫斯科訪問,驚訝地發現連“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高爾基也置身於深深的特權腐敗之中,在金碧輝煌的別墅里,為高爾基服務者多達四五十人。羅曼.羅蘭感慨道:“身為國家與民族衛士的偉大共產黨人隊伍與其領導者們,正在不顧一切地把自己變成一種特殊的階級。……而人民則不得不依然為弄到一塊面包與一股空氣(住房)而處於艱難鬥爭的狀況之中”。葉利欽在《我的自述》一書中也回顧了斯大林時代泛濫成災的特權腐敗:“你在職位的階梯上爬得越高,歸你享受的東西就越豐富……如果你爬到了黨的權力金字塔的頂尖,則可享有一切——你進入了共產主義……共產主義完全可以在一個單獨的國家里為那些獲取權位的少數人而實現。”

  領導幹部們住在世外桃源;普通民眾的居住條件反不如沙皇時代

  住房腐敗是斯大林時代領導幹部特權腐敗的一個典型縮影。十月革命後,領導幹部與普通群眾一度都居住在集體主義的“住房公社”內。但到列寧時代晚期,領導幹部們已開始利用特權,紛紛從“住房公社”里搬進獨戶住宅。這種變化,在斯大林時期最為翻天覆地。1926年,全蘇人口調查顯示,全國人均住房面積只有5.9平方米,而斯大林的“老戰友”阿利盧耶夫家的女僕,所擁有的住房面積就已超過了20平方米。更不用說直到1930年代末,莫斯科的大多數居民的住宅連起碼的基本生活設施如廁所、浴室都沒有;而幹部們的住宅,則普遍配備了汽車庫、電影廳、特供商店、醫療中心乃至數量不一的服務人員。

  在住房問題上,讓民眾最受刺激的,莫過於領導幹部們普遍擁有“貴族別墅”。蘇聯土地遼闊,別墅本來很普遍,普通百姓往往也會在郊外擁有一小塊土地蓋上一個簡陋的木制小樓或小院子,也叫別墅。但領導幹部們的“貴族別墅”遠非普通百姓的“別墅”可比。同獨戶住宅一樣,“貴族別墅”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官位等級越高,其別墅所在位置及配置就越好。所有這些“貴族別墅”都“屬於國家”,由國家負責維修、保養。斯大林、伏羅希洛夫、米高揚、莫洛托夫這些國家領導人的別墅,無一不是極盡奢華之能事,“別墅全部鋪上地毯,有高加索製造的金銀兵器、珍貴的瓷器……碧石做的高腳盤,象牙雕刻,印度絲綢,波斯地毯,來自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的手工製品……伏羅希洛夫有許多別人贈送的馬匹,像米高揚那樣,他在自己的別墅騎馬散步。他們的別墅變成了帶有花園、溫室、馬厩的富貴之鄉,當然,這一切花銷都由國家負責。”

  在斯大林時代,各級蘇維埃政權的領導幹部,都在相應級別的療養區用國家的錢大造別墅。這些別墅,不但有花園,有馬厩,有專門的溫室栽種蔬菜和水果,還有台球室、游泳池、網球場、排球場、日光浴場,乃至專門看電影的放映間;每棟“貴族別墅”內都有大量領國家工資的“服務人員”。白天游泳、劃船、打網球,晚上玩排球、打台球、看電影,是斯大林時代領導幹部們最標準的別墅生活模式。而那些“平民別墅”,連最基本的自來水都沒有,更不用說城市里那些排隊等待分配住房的普通民眾了,1925年,在克拉斯諾普雷斯頓區蘇維埃里,每月有2.7萬人排隊等待住房分配,而能得到住房的,不過50-60人而已。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最後的遺言》中寫道:“(我20歲在沙皇時代做技術工人時)立刻得到了一套房間。這套房間有會客室、廚房、臥室和餐室。革命後的好多年,回想起我作為資本主義下的工人,有比現在生活在蘇維埃政權下的我的工人同胞更好的居住條件,使我感到痛心。”“我們已經推翻了君主政體和資產階級,我們已經贏得了自由,但是人們的居住條件比從前更差了。”革命成功了數十年,民眾生活卻還不如沙皇時代,赫魯曉夫的這段話,無疑戳中了斯大林時代的歷史真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