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張亞中:台北不應該只思考維護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13-05-26 00:13:57  


 
  瑞士必須不斷向外國表達其維持中立的信念,避免周邊國家懷疑瑞士的決心,另一方面,瑞士必須增加其軍備來展現其防衛的能力。瑞士“武裝中立”不是為了防止其他國家對瑞士的入侵,而好像是告訴周邊每一個國家,當某國要破壞歐洲的均勢時,武裝的瑞士可以做為被攻擊者的緩衝區,甚而扮演消耗攻擊者國家軍力與時間的最前線部隊。因此,瑞士的武裝中立其實是創造了一個周邊國家所共同需要的價值。這是一個多贏下的產物。

  瑞士後來發展為國際會議的中心,它的銀行體系的確不是很光彩,但是其匿名系統讓瑞士成為當時納粹與西方藏金的地方。瑞士的國家戰略目標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創造被需要的價值”。瑞士的傳統國家格言,正好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拉丁文:Unus pro omnibus,omnes pro uno)。瑞士周邊的國家,沒有人會討厭武裝的瑞士,反而希望它武裝力量愈強愈好。

  瑞士能夠中立,是周邊所有國家都希望它中立,這是台灣沒有的條件。但是台灣可以學習瑞士,創造被周邊需要的共同價值。在兩岸問題上,如果台灣的軍備只會滿足了美日的需求,而增加了大陸的疑慮,這就無法創造出被需要的價值。瑞士給台灣的啟示是,如果台灣無法做到“我為人人”,而只是為一方的利益服務,前途是很危險的。

   芬蘭的經驗:以智慧處理地緣政治

  芬蘭在第一次大戰後也想採中立的政策,但是它的地緣政治完全不同於瑞士,因此也就沒有中立的條件。1939年蘇聯入侵芬蘭,芬蘭自我宣佈的中立政策即結束。1939年起芬蘭在與蘇聯的“冬戰”與“續戰”兩次戰爭中,雖然挫敗,但是蘇聯也是傷亡慘重。嚴格來說,芬蘭算是打得很漂亮,不過,戰後的芬蘭充分瞭解地它地緣政治的限制,而開啟了新的戰略選擇。

  芬蘭的戰略選擇,用孟子的話說即是“惟智者能以小事大”。芬蘭雖然表面上對外仍然宣佈採“中立”政策,但是在實際上是以“謹小慎為”的態度處理它與蘇聯及西歐的關係。芬蘭不僅拒絕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連馬歇爾計劃亦不參與。芬蘭認為近鄰的友善比遠親的麵包來得重要。芬蘭的官方聲明是這麼說:“保持蘇聯對我們的信任和保持我們自己有權決定自己的事務,以及保持我們的獨立,比得到杜魯門和馬歇爾餐桌上剩下來的幾片麵包皮重要得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