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中國東盟關係的點睛之筆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10:43:04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阮宗澤(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常言道“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中國與東盟有責任齊心協力擴大合作,排除干擾,妥善處理分歧,積極為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創造條件。 海外網日前登載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的評論文章“中國東盟關係的點睛之筆”,全文內容如下:

  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一句“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商談締結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共同繪就睦鄰友好的美好藍圖”,成為擲地有聲的點睛之筆。這是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向未來、為經略周邊而投下的又一著先手棋,將重塑中國與東盟關係。

  今天中國與東盟關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需要通過對話與合作,謀求共同安全,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共同繁榮,以法律文件重新界定雙邊關係和規劃未來。這有利於增進政治互信、加強務實合作,開創雙方關係的新局面。

  對中國而言,重在傳遞這樣一個核心觀點: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與東盟國家講信修睦,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方針,將繼續並主動地與周邊國家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消除東盟國家對中國的疑慮;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願與東盟成為興衰相伴、安危與共、同舟共濟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

  對東盟而言,有利於強化東盟的中心地位。東盟內外兼修,旨在確保其在地區合作中的“駕駛員”地位:對內,東盟正致力於建立東盟共同體;對外,東盟積極引領地區機制建設。2011年11月,東盟提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倡議,以構建以東盟為核心的地區自貿安排。東盟的上述主張均需要中國的支持。中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一如既往支持東盟發展壯大,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支持東盟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

  中國與東盟商簽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可行性何在?中國與東盟關係經歷了從隔閡、生疏到接觸、再到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不平凡進程。東盟1967年成立,中國於1975年正式承認東盟,1991年與東盟開啟對話進程,1997年雙方建立睦鄰互信夥伴關係,2003年雙方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作為域外大國,中國率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目前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可見,中國在加強與東盟各領域合作之時,創造了多個“第一”,確立了中國與東盟關係在東亞機制化建設中的支柱作用,惠及雙邊、帶動八方。中國再一次率先提出商簽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大膽倡議,旨在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總的看來,當前東亞地區形勢的基本面是和平穩定與發展合作,各國已成為利益融合、安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但也存在不少挑戰和干擾因素。東盟個別成員國企圖從一己私利出發,遠交近攻,在南海興風作浪,損人不利己。而一些域外勢力也“情不自禁”地染指南海,挑撥離間。當前,世界經濟的復甦仍陰晴不定,東亞經濟要實現強勁增長必呼喚中國與東盟更緊密的合作。

  常言道“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中國與東盟有責任齊心協力擴大合作,排除干擾,妥善處理分歧,積極為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創造條件。儘管這一過程將充滿艱難和曲折,但從長遠看,若能把雙方關係置於一個恰當的法律框架之下,將是對中國—東盟關係的實質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