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需要追求聯盟政策嗎?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08:59:27  


 
世界衝突可歸結為三類

  在後冷戰時代,如何保證國家的安全和世界秩序?在冷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里,人們似乎放棄了同盟概念,而轉向重視政治制度問題。19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及其所主導的東歐集團的瓦解表示冷戰的結束,美國成為唯一的世界霸權。當時很多人,尤其在西方,人們歡迎一個全新時代的來臨,“歷史的終結”概念的流行,是當時人們心態的真實寫照。

  但是,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霸權這一事實,並沒有在任何意義上使得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和平。今天世界的衝突至少可以歸結為三類。第一類便是民主國家對非民主國家的戰爭,主要是美國和西方對其他國家的戰爭;第二類是多民族國家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的戰爭;第三種戰爭形式發生在非政府組織和主權國家之間。九一一恐怖主義事件的發生,誕生了一類新型的戰爭,那就是恐怖組織發動對一個主權國家的戰爭。

  也應當看到,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局部衝突和戰爭,美國成為唯一霸權之後,要發生像一戰、二戰那樣的大規模的全球性戰爭的可能性大大減低。冷戰的結束表明一個歷史性的轉型,即從原來的世界“一分為二”轉型成為“一個世界”。冷戰期間世界秩序一分為二,分別為美國集團和蘇聯集團所統治。蘇聯集團的解體本身並不表明這種轉型,而只是為“一個世界”提供了一個結構上的條件。還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其一,美國和西方世界花了很大的力氣,把從前屬於蘇聯集團的很多國家,逐漸整合到西方體系內部。這尤其表現在“北約”和歐盟的擴張上;其二,一些國家尤其是中國選擇和世界“接軌”的道路,就是加入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

  當然,說“一個世界”並不是說美國可以為所欲為了。美國是唯一的霸權,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像往日的蘇聯那樣挑戰美國,但在“一個世界”內部,美國也面臨著和往日不一樣的制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美國同盟內部的變化。在冷戰期間,美國同盟之所以穩定,主要是各國都面臨敵人,即蘇聯。但蘇聯解體之後,大家沒有了共同的敵人,因此同盟內部的協調變得困難起來。第二,蘇聯解體之後,世界發生了一些人所認為的“多極化”,就是國際權力的分散化,主要是分散在各個地區多邊組織上,例如歐盟、東盟(亞細安)和一個迅速崛起的中國。應當指出的是,這些區域組織儘管想和美國分享權力,但並沒有任何挑戰美國的意圖,主要聚焦於區域事務。實際上,大多數區域組織需要美國,沒有美國不同形式的支持,這些區域組織都會面臨程度不同的問題。這樣,在“一個世界”內部就形成了一霸超強、多極並存的局面。這裡的“多極”更多指的是“一個世界”內部的“內部多元主義”。

  所以,同盟方面,中國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是否有能力建設自己的同盟,而是要不要這樣做?“一個世界”內部的權力分散化和多極化,有利於中國構建自己的同盟。尤其在經濟方面,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足以吸引其他國家來加入同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