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莫靠著新招牌走老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12:05:12  


中國生產的光伏組件產品,90%用於出口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訊/我國光伏產業的實質,是中間的製造環節。這個所謂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實際上還是在走傳統製造業的老路,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上海交大安泰管理與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日前在《南風窗》撰文“莫靠著新招牌走老路”,詳文見後:

  這些年來,經濟結構轉型是個頗時興的話題。這個轉型,牽扯著中國經濟增長換動力的改革戰略,亦事關環境治理之成敗。

  經濟活動的不同部門,在能源消耗方面有很大差別。工業生產的耗能顯然要高於服務產業。雖然國家近年來大力鼓勵和支持服務業的發展,但工業生產在整個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目前仍達40%左右,美國只有不到20%。

  同是工業生產,差別也很大。例如金屬冶煉的耗能就比食品加工高很多。在我國工業部門內部,高耗能行業也占了舉足輕重地位。根據2013年的國家統計年鑒,在規模以上企業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等六大高耗能行業的總產值占工業生產總值的37%,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尤須注意的是,我國高耗能行業的出口正不斷攀升。以鋼鐵為例,我國現在是世界第一大鋼鐵出口國,出口量在1990到2007年的17年裡,瘋狂增長了30多倍,遠遠超過了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鋼鐵出口的迅速增長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技術優勢,而是因為扭曲的要素價格,其中就包括幾乎被完全忽略的環境成本。出口是增長了,但賺取的微薄利潤,可能並不夠彌補由此帶來的環境損害。這實際上是變相進口污染,這樣的發展模式勢難持續。

  有數據表明,我國目前生產了國際市場上鋼鐵的45%,所占份額如此大,要想進一步擴大出口,也實在是沒什麼大的空間。所以,就算是我們狠著心,假裝看不見這些部門生產所帶來的環境損害,這種發展模式也是氣數將盡。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經濟結構轉型當中,我們千萬不能打著新興產業的招牌,再去走傳統製造業的老路。光伏產業就是一個典型。2013年是我國光伏產業不折不扣的嚴冬,此時再談光伏產業,絕沒有要“痛打落水狗”的意思,實在是因為這個產業的發展太典型了。

  原料和設備是光伏行業最大的兩個技術壁壘,我們走的是兩頭在外的模式,即主要原料多晶矽基本依靠進口,製造設備也主要依靠進口。雖然我國在這個產業上規模很大,但是並沒有形成獨特的技術競爭力。

  而我國生產的光伏組件產品,90%用於出口,歐洲在光伏安裝中長期處於領先地位。2011年全球70%光伏發電的新安裝量,發生在歐洲。這一比例在2013年有所下降,但也還在55%左右。也就是說,被認為可能帶來很大環境收益的光伏產品的使用,並不是在中國。

  原料和設備進口,產品出口,由此看來,我國光伏產業的實質,是中間的製造環節。但光伏產品的製造,是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實際上還是在走傳統製造業的老路,還是會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這是非常讓人痛心的。更讓我們痛心的是,我們的一些地方政府並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個事實,只是因為新能源產業的招牌,只是因為能夠出口賺取外匯,便不遺餘力地支持再支持。明智與否,實在值得討論。

  本來,政府使用補貼手段,鼓勵新興產業的發展,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必須要把錢用在真正產生正外部性的環節。在光伏產業中,產生外部性的環節首先在光伏產品的使用,因為使用產生環境收益;其次在光伏技術的研發,因為研發會有技術溢出效應。所以,我們在光伏產業中,應當補貼使用和研發,而不像我們過去所做的那樣,補貼光伏產品的生產。在使用政府補貼的時候,必須抱著認真的態度做夯實的理論分析,否則,很容易被花哨的招牌迷惑,用老百姓的錢,做些南轅北轍的荒唐事。

  能源使用的資源和環境約束,要求我們必須轉型經濟結構。同時,我們在光伏產業發展中學到的功課是,在轉型經濟結構的努力中,我們不能只看標簽,而要注重實際後果:是不是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是不是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不能打著新招牌,實際上還是走了老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