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金融:巨額外儲要靠內部改革消腫

http://www.CRNTT.com   2014-05-24 09:35:25  


 
  文章認為,巨額外儲不僅是病症,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病症也反過來成為病因,其最大的表現就是直接帶來國內基礎貨幣的增發。隨著外儲的不斷積累,央行被迫不斷被動投放貨幣。央行的外匯儲備占款具有高能貨幣性質,通過乘數效應放大貨幣供應,這加劇通貨膨脹風險並進一步刺激資產價格泡沫,加大宏觀調控的難度。在“三元悖論”之下,中國當前的匯率體制無疑大大限制了央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空間,這樣的掣肘與中國宏觀調控挑戰的日益複雜化顯然是不匹配的。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之間的衝突正在變得越發明顯,讓央行在面對不同的調控目標時更加顧此失彼,尤其是在國內經濟需要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時候。因此,必須通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向著更加彈性化方向的改革,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與此同時,外儲的經營管理也日益受到質疑。至今中國一直沒有因為外儲的高積累而積極地將其投資於收益與風險較高的資產中,而主要是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等安全但低收益的資產。中國也一直在試圖推進外儲投資的多元化,實現外儲的安全、流動與保值增值,例如轉向購買其他國債等。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不久之後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又危及歐元信用,這些都大大壓縮了中國外儲投資多元化的空間。雖然美國兩黨之爭導致的提高債務上限僵局等問題也影響到了其主權信用,但相比而言美國國債仍是最安全資產,在國際上仍是投資者趨之若鶩的避風港。中國為避險考慮仍依賴美國國債無可厚非,但這也注定了外儲投資相對單一化的困局短期內不會扭轉。外儲過度依賴美元資產,因美元貶值而面臨巨大縮水風險的問題,人們已經討論了很久,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美元霸權”大格局之下的無奈之舉,與其指責美國的量化寬鬆等政策“不負責任”,還不如多考慮自身如何盡快擺脫這種依賴症,以及如何以市場化方式盤活外儲,減弱央行對外匯市場的介入程度而增加市場交易主體。

  中國不平衡的經濟增長模式與匯率、貨幣、產業政策交織在一起,成為一個運行成本與風險日益增大的遊戲,而與高順差伴隨的匯率等方面的爭議,也讓我們面臨更大的國際經貿摩擦與衝突風險。改革迫在眉睫,但已有的改革歷史並不能給人以信心。經濟學家餘永定近期表示,儘管對外儲問題談論超過十年,但形勢並未扭轉,甚至越演越烈,而且問題的焦點開始向資本項目轉移。因此,問題必須得到更高度的系統性重視。

  文章指出,中國在長期內必須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短期內的匯率等政策則必須避免被出口產業的利益所俘獲,注重出口與進口部門、貿易與非貿易部門的平衡,哪怕犧牲一些增速也要努力擺脫當前路徑依賴,實現製造業從外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的轉型,以及向著以國內市場為主的第三產業的轉型。高外儲其實也與國內公共政策密切相關,完善養老、教育、醫療等國內基本民生保障體系的建設,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縮小收入差距,努力朝著“紡錘形”的中產階級社會轉型,同時培育更有深度的金融系統促進國內資金自由流動,增進民營經濟活力,讓儲蓄與投資形成良性的轉化渠道,才能擺脫長期以來對出口、外資的高度依賴,讓巨額外儲自然而然地趨向消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