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韓版崛起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7-04 12:12:43  


 
“漢江奇跡”的阿喀琉斯之踵

  60年代初的韓國滿目瘡痍,1963年人均GDP僅僅100美元一年。但通過著名的“漢江奇跡”,讓韓國從落後的農業國和戰爭受害國,一躍成為具有較完整工業體系的現代化國家,2005年人均GDP超過16000美元,突破了發達國家的門檻,成為“四小龍”中唯一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一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經濟一度也受到很大波及,但很快便基本擺脫了影響,重拾上升通道,韓國內外普遍認為,這一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同樣拜“漢江奇跡”所賜。

  但是,“漢江奇跡”所締造的“經濟巨人”,既有強大的一面,也有十分明顯的“阿喀琉斯之踵”。

  無處不在的財閥

  即便對“漢江奇跡”推崇備至的人,提到“財閥”二字也不能不皺起眉頭。

  和日本財閥普遍具有悠久血脈傳承不同,韓國財閥普遍“年輕”,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漢江奇跡”一同崛起的。

  當年樸正熙為實現經濟“大騰飛”,利用軍政府的特權扶植若干財經家族,使之在資源、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處處得到關照,在短時間內形成了對韓國經濟命脈的壟斷。這樣做的目的,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避免有限的資金、資源被浪費到次要領域。在這種財閥壟斷一切資源的體制下,韓國在特定階段集中“突擊”特定產業,如上世紀60年代的紡織業、70-80年代的造船、鋼鐵、化工業,90年代中期後的汽車、電子、通訊業等等。

  財閥和政府權力的聯手,令後者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持續高速發展,也令前者獲得了開拓國內外市場、排斥競爭、推行壟斷的良機。上世紀末,韓國政治上實現轉型,民選政府取代軍政府,政黨輪替逐漸成為常態,而此時的財閥卻依舊保持著古老的家族管理體制,並且因其在經濟上的壟斷性,成為令政府頭疼的因素。

  一般認為,韓國有三星、現代、大宇、樂喜金星和SK五大財閥,此外還有韓進、韓華、樂天、GS等規模較小的財閥,其中僅三星一家,年銷售額就占到韓國年GDP總量1/4左右,五大財閥合計,竟占據了韓國2/3的GDP總量。

  即便在“漢江奇跡”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人們對財閥體制的弊端也有深刻認識:財閥制度的過度壟斷,削弱了韓國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嚴重影響了韓國經濟的後勁;由於將太多的“雞蛋”放進有限的幾只“籃子”,也無形中削弱了韓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近年來韓國經濟表現雖然尚屬良好,但GDP增速實際上已降至2-3%的常態,雖在全體國民努力下避免了更大的衝擊,卻也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造船業陷入產業性萎縮等“節點”,遭受過相當程度的損失。

  如果說,在樸正熙時代,“強勢政府”和“強勢財閥”間,構成微妙的平衡,確保了資金、市場和權力的“合力”向最有效方面投入,那麼當政治體制已走向民主,經濟體制卻依舊保持家族壟斷式財閥體制的今天,財閥們往往會憑借自身的壟斷地位、財勢,迫使大量資金、資源向有利於自己、卻未必有利於國民經濟和社會利益的方向傾斜,並造成大量不良債務的堆積。

  第六共和國體制下的韓國,總統任期5年,任滿不能連任,總理則由總統提名,只是象徵性的人物,總統雖有足夠行政權力,但在特殊體制下受到諸多制約,且無法確保政策的持續性;與之相反,並未實行“民主化”、“現代化”的財閥,反倒可以發揮家長制“出招快”、“決策及時”和權力集中的特性,見招拆招地對政府政策導向“挑肥揀瘦”,令政府感到尾大不掉。

  對於此,政府並非不明白,但一如前所述,特殊體制下政府對財閥制度難以構成持續有效的壓力,如金大中、盧武鉉兩任政府均提出“財閥現代化”,要求各財閥剝離無關領域,任用非家族的專業人員,加強財務管理等等,在上述努力下,現代、SK的會長都曾吃過官司,現代集團還被“一拆三”,最大財閥三星老會長李健熙也曾因逃稅被指控。但這種打擊都難以持久產生壓力,如李健熙在李明博上台後就被免於起訴,2008年4月雖宣布辭職,實際上仍是“三星共和國”的當家人。而李健熙在心臟病突發入院治療後,呼之欲出的接班人,仍毫無懸念地被圈定為其46歲的兒子李在熔。

  許多分析家並不看好朴槿惠“抑制財閥”的政治表態,並指出上任後她曾多次公開向財閥示好。道理很簡單,儘管對財閥制度的種種弊端心知肚明,但只要韓國政府一天需要財閥拉抬經濟指數,他們就一天不能對財閥制度動真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