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葛劍雄:如何建構統一比統一重要

http://www.CRNTT.com   2014-09-21 10:39:02  


葛劍雄,1945年出生於浙江湖州;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的著名學者教授,曾任複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複旦大學圖書館館長。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訊/今時今日,中國面臨著各種複雜而棘手的問題——周邊日本、韓國、越南與中國的糾葛與爭端,內部西藏、新疆、蒙古等少數民族的敏感,中國文化與西方文明的衝突……這一切的問題都指向“中國認同”:周邊國家的中華文化認同、內部民族的國家認同。在漫長的歷史分分合合中,一次次的民族融合最終形成了今日的“中國”,“統一”與“分裂”歷史交替中,不同的政權下,各民族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如何認同“中國”,在學者葛劍雄看來,大有不同。以下是搜弧文化對著名學者、研究中國歷史的“統一”與“分裂”長達二十餘年的葛劍雄的專訪《葛劍雄:如何建構統一比統一重要 給少數民族一點好處不是民族平等》:

“大一統”是一個變動的複雜的觀念

  搜狐文化:歷史上,“中國”是一個政治共同體意義上的概念,還是一個文化圈的概念? 

  葛劍雄:最早“中國”這兩個字只是指很多居民點中的一個,也就是說國君所住的那個城就叫“中國”,後來逐步擴大。比如說商朝的國君居住的地方就是“中國”,到東周禮崩樂壞後,大諸侯慢慢地都把自己住的地方稱為“中國”,到秦朝逐步成為了一個政權統治範圍的代名詞。所以它的形成過程首先是一個政治的共同體,與此同時又逐步發展成民族的共同體,而且族群的共同體就指華夏,華夏以後的漢族住的地方叫中國,相對的,周圍蠻夷住的地方就不能叫中國。

  但是,“中國”又是一個文化的共同體,就是說,華夏文化、漢文化傳播的地方就是中國。比如說,除了中國本土以外,歷史上朝鮮半島的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越南,特別是越南北方也認為自己是中國,稱“小中華”或者“南天中華”。相反,當時不在漢字文化圈的一些邊疆地區,就不被認為是“中國”,自己也不以“中國”自居。

  所以,“中國”它最早是一個政治概念,逐步也成為一個文化概念、族群的概念、地理的概念。地理的概念相當於“中原”,明清時期,從大的方面講,“中國”就是指王朝統治的地方,但清朝往往把周邊也看成是中國的,所以這個概念並不是嚴格的。真正成為一個比較純粹的政治概念應該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簡稱“中華”、“中國”,後來逐步統一以“中國”作為簡稱,這時候才成為一個完整的政治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延續了這一名稱。

  搜狐文化:在您看來,為什麼中國人思維裡會有根深蒂固的“統一”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