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會觀察:好的故事往往不只一種解釋

http://www.CRNTT.com   2015-03-10 11:15:50  


 
兩會上都有哪些身影在變淡?

  寫過很多年的兩會評論,卻沒有進過兩會會場,不知道這算不算人生一大遺憾。樂觀一點看,這樣的缺憾倒也帶來一些好處。一是距離產生美,看到兩會上的什麼事都覺得神秘和崇高,比如代表委員胸前掛的那個牌牌,我覺得就很好看。以前我去外地采訪,有的地方很體貼,發給我一個類似的牌牌,掛在脖子上、走動起來很方便,服務人員也會格外照顧。牌牌帶來的那種特殊身份自覺,讓我迷戀了很久。二是保持新鮮感,不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有的記者多年“跑兩會”,“跑”到後來有點迷失,這是人之常情。我就沒有這樣的問題,照目前情況看,明年寫起兩會評論來估計還是會興致盎然。

  疲勞這檔子事,可能也不只出現在記者身上。當人大代表年頭長了,會不會也有疲勞問題呢?按說是不會,但也不好妄下定論。前兩天,人大河北團開小組討論會,媒體報道說,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代表沒有出席,會議中途又有一些人退場。看到這樣的情景,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批評說,“當人大代表不能瀏覽觀光啊,想來就來想不來就不來”。有人說這是“發飈”,我倒覺得他說得很溫和、很委婉。

  據有的資深記者說,代表委員缺席中途的小組討論會,並不是個別現象。看到這樣的“披露”,我就意識到自己沒進過會場的短處。我一直以為,在整個兩會進程中,代表委員們肯定是精神飽滿地參政議政,沒想到他們中也有喜歡翹課的。雖然這也不難理解,比如有些官員代表有公務在身,有的企業家委員要處理緊急事務,但我還是覺得有些爽然若失。

  說點高興的。今年兩會有個好現象,就是明星不那麼耀眼了。可能有人會批評說,這是我的錯覺,他們也許還會拿姚明和陳道明當例子來反駁我。首先我得說,姚明和陳道明都有一個“明”字好嗎?看起來就比較惹眼好嗎?姚明個子和智商都那麼高、回答問題那麼機智,想不注意到確實很難啊。至於陳道明,他給記者改稿子時表現出來的文化素養和編輯技巧,連我都自愧不如呢,出鏡率高一些也是正常的。但除了他們之外,其他那些美貌與智慧並重、衣著與談吐兼修的明星委員,確實較少被報道。記者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從明星身上移開,或者說,明星的身影在兩會上變淡,確實讓兩會報道少了一些娛樂氣息,多了幾分嚴肅與莊重,這肯定是值得肯定的現象。如果不能充分肯定這個值得肯定的現象,只能怪你不夠敏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