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背後的宏觀經濟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5-03-12 10:02:06  


 
  文章分析,貨幣政策的每次變動,都是政策和市場的雙向反饋。如果貨幣政策意圖未能實現,政策就提高使用頻率、增加實施的力度。其中目的之一,就是調節資金流動方向,引導市場資金流動去向。即要麼調節資金在銀行體系的流進和流出,要麼調節資金在居民手中的投向。一方面是把資金推向市場,將其從銀行體系的內循環中逼走,目的就是避免資金滯留銀行空轉,加快資金在經濟活動中的周轉能力,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金融服務。否則,就創造途徑加速回收貨幣,促使資金盡快回流銀行,並鎖定在資金池子中,不給其製造通脹興風作浪的機會。

  半年來,央行嫻熟地使用加息工具,是敏銳地捕捉了市場信號的結果,也是政策加碼提高頻率的結果。這次降息超越微調的特征也很明顯,不再延續採用前次非對稱加息的形式,而採用了表面上對稱性加息的形式,但擴大浮動比例也給銀行更大靈活空間的同時,也促進了各商業銀行之間的市場競爭。

  其次,從本質來看,貨幣政策高頻變動原因不在金融政策本身,而在經濟的邏輯和背景層面。

  央行降息是經濟邏輯使然。從國內經濟大背景來說,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從高速換擋到中高速運行的中國經濟,面臨著一系列經濟發展減速產生的長期問題,也面臨著諸多充分就業和提高效率的尖銳矛盾;還面臨著大量經濟結構極其不合理的分布狀況,老齡化人口不斷增長、而青壯年勞動力供應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僅僅面臨經濟結構調整不到位,將如何進一步發展的問題,而且將面臨經濟調整一旦失敗,將如何應對經濟危機的問題。

  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運行態勢,促使央行密切關注經濟變化的主線,又細致估量市場承受的實際,在做出宏觀政策選擇時,既不得不慎之又慎,又不得不果斷堅決。在金融風險叠加經濟動力衰減的時候,先用不對稱加息通過犧牲銀行的小利益,盡力緩解經濟下滑的態勢,等各項宏觀經濟指標觸及預警底線時,也能抓住時機採用對稱加息保證銀行的常態化經營,做到整個金融體系的率先穩定,為整個經濟的穩定奠定金融基礎。

  最後,從結果上看,連續兩次降息對穩定實體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貨幣政策連續施加影響,能大大壓縮了“影子銀行”的規模,實現利率市場的真實化和有效化,促使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顯著降低,減輕投資的利息負擔和影響,搬掉實體經濟超高成本融資的蓋子,讓經濟更加健康地均衡化發展。

  綜上所述,看清央行的貨幣政策邏輯,就能準確理解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健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要“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的意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