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欲跨中等收入陷阱必推要素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5-04-18 08:33:23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3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將創新驅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並重點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明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對策。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文章表示,之所以近期不斷出台有關創業創新的政策,是因為形勢所迫。隨著國際競爭的加劇、人口紅利的減少、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飽和、投資邊際效益的下降、資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業發展高峰期的結束等,規模速度型的粗放發展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必須走向質量效益型的集約發展模式。形成質量效益型新模式的關鍵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依賴於新動力——經濟增長供給邊“三大發動機”(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或者說改革、轉型、創新)的形成。

  要素升級作為促進經濟增長“供給邊”的三大發動機之一,與土地、資源、資金、勞動力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生產要素的“質的提升”。要素升級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一是技術進步,如現有技術的改進和新技術的突破;二是人的素質的提高,包括人的知識水平、勞動技能和其他各種素質的提高;三是土壤品質的改良和土地肥力的上升;四是資金運用效率的提高,包括資金流通速度加快等帶來的資金運用效率的提高;五是基礎設施(廣義生產要素)的升級,如對傳統鐵路進行改造,大幅度提高了鐵路的運能;六是各種要素的信息化改造,信息化改造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生產要素的信息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高生產要素的效能。在經濟增長供給邊“三大發動機”內部,要素升級既是結構優化的重要條件,也對制度變革提供了支撐。

  文章分析,要素升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一方面體現在它是創新驅動的重要途徑。創新驅動有多種表現形式,包括技術創新、人力創新、模式創新、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或服務創新等。而前面已提到的要素升級的具體表現形式有技術進步、人的素質提升、資金效率的提高、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各種要素的信息化改造等。可見,創新驅動與要素升級在具體表現形式上有很大交叉。技術創新主要是尋求技術進步,人力創新主要是實現人的素質的提升,模式創新主要表現為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方式的創新,組織創新對技術進步特別是信息化有很大的依賴,管理或服務創新則離不開人的素質的提升等。總之,欲實現創新驅動,必推進要素升級。

  要素升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另一方面體現在它決定著我國能否順利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其實與中等收入沒有直接關係,而與要素升級有密切關係。當一國或地區的產業結構,開始由低端製造業、傳統服務業和傳統農業,轉向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後,必須要通過要素升級,由主要依靠土地、資源、勞動力等普通要素,轉向主要依靠邁克爾•波特所說的“高級要素”——技術、知識、人才、信息等後,即資源配置實現由“吃資源”向“吃知識”的躍升後,才有可能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否則就有可能像拉美、亞洲許多國家那樣陷入其中,只能長期呈現低迷增長的局面。而轉向技術、知識、人才、信息等“高級要素”就必須依靠技術進步、人的素質提升、資金效率的提高、基礎設施的升級以及各種要素的信息化改造等要素升級。

  文章指出,中國目前推進要素升級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障礙:

  一是制度障礙。如產權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不合理,都會阻礙要素升級。股權分紅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對技術進步影響重大,但目前中國針對技術創新的股權分紅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還不完善,致使很多科技創新人員缺乏內在的、持久的動力,有的人獲得幾個科研成果後就停滯下來了。目前的教育制度始終未擺脫應試教育的窠臼,培養了令世界矚目的很多高分學生,但真正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才能的人不多。產權不甚清晰的土地制度激勵了土地財政、大規模城鎮化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但沒有激勵對土地的保護和輪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