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工業企業利潤下降症結與解藥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5-06-15 06:37:06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日前,國家統計局網站公布了2015年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狀況數據。1-3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543.2億元,同比下降2.7%,降幅比1-2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086.1億元,同比下降0.4%,降幅雖然有所收窄,但仍處於增收不增利狀態。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出現持續下滑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企業聯合會劉興國文章分析,從趨勢看,從去年7月開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就進入了持續下降通道,不過直至去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仍處於正值區間,自今年開始才轉入負增長狀態。這表明,去年下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利狀況出現惡化,而今年以來的形勢則更為嚴峻。

  從企業所有制角度看,1-3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下降8%,其中央企利潤下降9.9%,地方國企利潤下降0.4%;其中,國有控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96.4億元,同比下降29.3%;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6.3億元,下降1.3%;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072.4億元,下降5.2%。同期,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95.9億元,增長6.2%;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503.8億元,增長6.8%。

  應當引起重視的是,在國有企業盈利負增長的同時,非公企業的盈利狀況雖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但仍能保持利潤的較快增長。雖然利潤大幅下滑的產業領域確實主要是國有資本,但這一因素似乎並不能完全解釋國有企業盈利的大幅負增長。

  從工業三大門類看,1-3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655.5億元,同比下降61%;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0680.2億元,增長4.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1207.5億元,增長17%。三大工業門類盈利增速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尤其是采礦業,盈利在去年同比下降15.1%的基礎上進一步大幅減少1029.9億元。

  一季度盈利減少的主要根源在於采礦業,這些行業明顯被動遭受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的衝擊。但製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的盈利增長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說明除國際性因素之外,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盈利惡化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從41個工業大類行業看,1-3月份,有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個行業持平,8個行業下降,2個行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如下: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8.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22.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6.4%,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9%,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6.9%,紡織業增長6.8%,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6%,有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22.9%,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下降49.3%,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61.9%,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71.7%,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上述數據表明,工業行業盈利能力存在明顯分化;煤炭與金屬采礦、原油開採行業盈利明顯負增長,但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盈利實現了較快增長。部分以煤炭、金屬礦、原油及其加工制成品作為原材料的下游產業贏利出現一定程度增長,但鋼鐵、汽車製造、煉油煉焦等下游產業的贏利卻不增反減。

  當前規模以上企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

  文章認為,企業利潤的下降,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可能需要給予高度重視。

  1。經濟增速下滑與需求低迷對部分行業利潤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近年來,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宏觀經濟穩增長和微觀企業發展都面臨較大壓力。隨著GDP增速的持續下滑,長期以來建立在要素投入快速擴張、總體需求相對旺盛基礎上的盈利增長模式日益難以為繼。

  2015年一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萬億元,同比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比2014年同期分別放緩1.4和0.1個百分點。一季度外貿出口增長4.9%,其中3月份大幅下滑14.6%;出口增速低於GDP增速,內需壓力加大。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較2014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內外需與居民消費價格增速均回落,反映國內消費需求總體比較疲軟,不利於企業持續經營。總體上看,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對鋼鐵、工程建築與建材等周期性行業的影響更為明顯。

  2。產能過剩與產品同質化導致PPI連續下滑

  雖然工信部一直都在推進落後產能淘汰工作,但總體上看中國產能過剩狀況並未見實質性好轉,部分行業甚至出現了越淘汰越過剩的尷尬現象。受產能過剩影響,企業產成品固定資產折舊居高不下,影響了企業盈利增長。

  同時,產能過剩帶來企業產成品存貨增加。2015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為36327.7億元,同比增長7.7%,比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5.7個百分點。存貨資金占用成本和存貨跌價損失,成為企業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創新缺乏,企業產品同質化傾向明顯,價格競爭是企業重要競爭手段之一。

  庫存增加與產品的同質化,導致企業產品銷售乏力,產品出廠價格持續回落。2015年3月,PPI同比下降4.6%,自2012年2月以來已經連續38個月下滑。最新發布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綜合價格指數、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和中國煤炭價格指數均已降至三大指數發布以來最低點。3月末,大中型鋼鐵企業庫存為1664萬噸,比今年初增加約37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4萬噸;鋼鐵協會CSPI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75.43點,比去年同期下降19.4點。

  3。勞動力成本上升擠壓了企業盈利空間

  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已經成為長期趨勢,勞動者收入在工業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近年來在持續上升。在前幾年大幅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的基礎上,2015年一季度又有11省市區再次調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回落到10%左右。

  據海關總署調查,儘管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中國外貿企業原材料成本有所下降,但與此同時,勞動力、融資、匯率、環保等成本居高不下,61.8%的企業認為勞動力成本同比上升,傳統外貿競爭優勢正在被削弱。

  從統計數據看,1-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2073.4億元,同比增長2%;發生主營業務成本207617億元,增長2.2%,成本增長略快於收入增長。1-3月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為85.77元,比去年同期高0.21元。成本的上升直接吞噬了企業盈利,拖累了工業企業總體盈利的增長。

  4。產業分散和退出機制不健全不利於產業健康發展

  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鋼鐵、煤炭等產業的市場集中度偏低,企業數量眾多,而且缺乏具有明顯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沒有建立起一個合適的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組織結構。

  由於缺乏龍頭企業對市場規範發展的引領與示範作用,鋼鐵、煤炭產業無法形成價格穩定機制,市場競爭趨向於無序化,惡性價格競爭頻繁出現,產業整體盈利會受到不利影響,外部環境的惡化更加加劇了鋼鐵、煤炭產業的盈利下滑。而且在中國鋼鐵、煤炭產業,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未能正常發揮作用,虧損國有企業不能正常退出,產業內長期僵而不死的企業大量存在;這既造成了鋼鐵、煤炭產業資源配資效率的低下,也影響了產出合理價值的正常實現,嚴重拖累了產業整體的盈利水平。

  5。降息效應未能充分傳導至實體經濟

  中國金融體系尚不健全,影子銀行規模龐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國央行降息效應難以順利傳導至實體經濟。對廣大企業來說,降息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體經濟能夠真正得到的降息好處微乎其微。何況在企業融資成本中,除了真實的利息之外,往往還有與貸款有關的附加費用,這一部分隱性融資成本在降息時不僅不會減少,甚至還可能反向增長。

  自去年11月以來,央行兩次降息,一年期貸款的基準利率已降至5.35%,共降低了0.65個百分點。但實體經濟實際感受到的降息帶來的融資成本下降有限,尤其是廣大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企仍然是其經營的沉重負擔。有些企業從銀行融資的成本比基準利率高出40%,部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甚至達到了月息2.5%的水平。此外,規模龐大的影子銀行的存在,也阻礙了央行降息效應向實體經濟的轉移,因為影子銀行的融資成本幾乎不受央行小幅降息的影響。

  6。環境治理對部分行業盈利產生顯著直接影響

  環境治理政策對中國當前部分產業發展具有顯著的直接影響,煤炭是2015年一季度受環境治理政策影響最為明顯的產業。隨著環境治理舉措的逐一落地,中國生態建設持續開工,水電、核電、氣電、風能和太陽能等替代能源發展迅速,煤炭消費量減量成為必然。

  一季度全國煤炭產量8.5億噸,同比下降3.5%;全國煤炭銷量8億噸,同比下降4.7%,庫存進一步上升。煤炭行業本來就產能過剩嚴重,需求的減少更加加劇了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山西 、陝西 、內蒙古等地煤炭5500大卡動力煤較年初下跌了20-35元/噸,秦皇島港4月8日平倉價440-460元/噸,下降80元/噸,而且下跌的趨勢仍在繼續。據統計,中國90家大型煤炭企業前兩個月共虧損了131億元,虧損面已經到達80%以上。

  7。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了國內相關行業盈利

  一季度,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也門內戰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延續震蕩走弱格局。其中,紐約原油季環比下跌34.03%、紐約天然氣季環比下跌27.44%、倫銅季環比下跌12.45%、大豆季環比下跌1.76%、玉米季環比上漲3.41%。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影響,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大宗商品平均漲跌幅為-2.15%。環比下降的商品共187種,集中在化工(共67種)和能源(共20種)板塊,其中跌幅在5%以上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化工板塊。

  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宗商品價格降幅更為顯著。顯然,受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影響,中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行業的盈利明顯下降,石油加工與煉焦企業則由盈利轉為虧損。也正是由於上述幾個行業贏利的大幅下滑,導致了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贏利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8。依賴於快速擴張的盈利模式難以為繼

  中國經濟已經邁入了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企業長期以來高度依賴於快速擴張的盈利模式日益難以為繼。改革開放以來,受人口紅利、改革紅利等因素推動,中國經歷了一個很長時間的高速擴張期,粗放式增長成為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發展的重要特征。

  在舊盈利模式中,企業利潤的快速增長不是來自技術進步與品質提升,而是來自高負債所支撐的高投資增長與市場擴張。這一模式有效的必要條件是企業的資產收益率高於綜合貸款成本,但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已經下滑至3.2%,遠低於同期銀行綜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

  在經濟新常態下,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能全面過剩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經上升至57.2%的三重擠壓,企業繼續以負債方式快速擴張的空間已經不複存在;相反,如何有效化解過去盲目快速擴張所帶來的產能過剩壓力,已經成為當前工業企業構建新盈利模式的嚴峻挑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