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三五”時期如何把握好農業現代化的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6-02-21 08:37:58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電/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2015年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以及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中央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十分清醒,方向非常正確。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農業部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文章表示,從農業的角度來看,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糧食實現了十二連增,農民收入連續六年增長幅度超過城鎮居民,農村改革向縱深發展,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歸納為“三大亮點、兩大挑戰、三個著力點”。

  第一,中國的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2015年糧食生產總量達到12429億斤,達到歷史最高點。人均糧食超過450公斤,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00公斤左右。

  第二,2015年中國農民的可支配收入達到11422元。2010年以來,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斷縮小,由2009年的1∶3.33縮小到2015年的1∶2.73。

  第三,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土地制度、農業經營制度、產權制度改革都取得重要突破。土地經營權流轉面積2015年達到4.3億畝,占全部承包土地面積的33.3%。新的經營主體不斷發育成長,2015年家庭農場數量達到87.7萬家,各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合作社151萬家,產業化經營組織35.6萬家,其中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2萬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面,經營性資產改革在東部沿海地區有條不紊地推進,在全國範圍內,承包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十二五”結束、“十三五”開局之際,農業改革領域也存在兩大挑戰。一是,在四化同步發展的前提下如何補農業這個短板,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二是,在全球農業一體化的背景下,如何促進中國農業競爭力的提升的問題。

  文章認為,應對這兩個挑戰,發展中國農業,在“十三五”期間有三個著力點。

  第一個著力點是,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取得明顯進展,要使農民收入切實改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十三五”期間是中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至關重要的關鍵時期。轉變得順利,中國的現代農業就有了堅實的基礎。那麼如何抓住關鍵時期的關鍵環節?一個關鍵環節是從中央提出的經濟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做大文章,中國農業要從滿足種量的基礎上,著眼於中高端的農產品生產,使中國農業的產出在新的基礎上實現農產品供需新的出清或有效供給。

  第二個著力點是,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真正改變過去那種不注重效率的、粗放式的經營方式,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發展道路。

  第三個著力點是,農業改革要中蹚深水區、啃硬骨頭,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經營制度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方面要有所突破。通過改革實現強農、富農,形成完整的政策框架,通過改革真正實現城鄉要素的平等交換,化解城鄉二元體制矛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立社會基礎。

  文章分析,如何在“十三五”時期把握好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十三五”時期農業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第一是定位問題,第二是目標問題,第三是路徑問題,第四是任務問題。

  現階段農業發展的定位是,如何跟上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節奏。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的農業也理應是一個大國的農業。從階段性角度講,中國的農業始終要與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相協調、相匹配,而中國的現實情況是農業的發展滯後於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央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就農業方面來說,補短板一個是補脫貧致富的短板,第二個是補農民增收這個短板。中國的工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份額,中國的製造業為世界提供五分之一的工業產品,中國的農業在數量上也基本占到了全球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全球25億噸,2015年中國的糧食產量是6.14億噸)。中國的工業雖然在總體上處於追趕階段,但是我們的某些工業產品如裝備製造業等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或占有一席之地,中國的農業在哪些方面具有競爭力不能僅僅通過數量表現,還要看我們的哪些農業產業在世界上具有絕對的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