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海上絲綢之路需消除東盟安全疑慮

http://www.CRNTT.com   2016-02-24 00:14:29  


 
  中國政府基於上述目標和戰略,逐漸發展出一套被中國學者稱為“新安全觀”的理論。根據“新安全觀”的說法,過去冷戰時代以意識形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軍事集團和同盟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世界局勢的變化使得“人們不可能用單一的標準來劃分戰略敵手和戰略夥伴。各國安全利益是多重的,任何兩個國家的安全利益都只是部分重疊,其他部分的安全利益很可能與另外一些國家相同”。“因此,共同的安全利益只能依據具體問題而定,而不能一言以蔽之”。⑤新安全觀反對軍事結盟而強調合作安全(cooperative security)。合作安全強調防止衝突發生、抑制武力的使用、強調安全不是純屬軍事課題而是受多方面(軍事、政治、經濟)影響、沒有特定的共同敵人而主要針對不確定的安全隱患,主張成員國自願性的合作和建立信任措施。⑥這種合作觀念,其實以建立戰略信任為最重要的因素。

  中國的這一套“新安全觀”在某種程度上得以在與東盟國家的安全關係上付諸實踐。1991年,中國受邀成為東盟的對話夥伴國,並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積極參與由東盟主導的區域安全合作與對話機制,比如東盟區域論壇、東盟+3、東亞高峰論壇、東盟國防部長擴大會議等等。從1997年起,東盟和中國維持著年度高峰論壇(ASEAN-China Summit)。中國對東盟國家的軍事外交活動開展于1990年代(泰國則更早),比如中國和馬來西亞都是在1990年代開始了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互訪的外交活動。

  雖然整體而言九十年代的中國-東盟保持相對良好的友好合作態勢(特別在經貿領域),然而,在冷戰消退的背景下,新的區域安全議題卻開始浮現,尤其是中國與數個東南亞國家在南海島嶼主權上的爭議。中國軍隊在1974年、1988年和1995年曾經展開軍事行動,分別佔領了越南和菲律賓聲稱擁有主權的島嶼,成為這兩個國家盛行“中國威脅論”的重要依據。

  東盟國家,雖然各個國家的安全目標和戰略有所不同,但在對待亞太安全議題上,其戰略目標集中於三點:保護海洋權益、維護地區穩定、提高東盟在區域裡安全議題的重要性。東盟對美、日、中等大國既有防範又有拉攏,希望它們之間相互牽制,但總體而言,東盟為了實施上述目標而採取的政策為:⑴支持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作為一種穩定性的力量;⑵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來加強本身在亞太安全課題上的發言權;⑶提高東盟自身的內部合作;⑷加快國防現代化。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