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定增長需要基建投資的公私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6-03-10 08:22:43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最終將本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在6.5%至7%。李克強總理指出,這一預期目標考慮了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考慮了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於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

  一、基建投資:穩增長的發力點

  新浪財經刊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袁誠文章稱,考慮到內生投資下行壓力未見緩解的現實情況,如何穩增長成了當前政府亟待破題的首要任務。傳統內生投資的三大領域為房地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分化明顯,一線房價有泡沫,二三線庫存居高不下,但總體仍呈下行趨勢,預計2016年將有小幅負增長。製造業投資亦將因地產投資下行、高庫存以及出口不善持續下滑。因此穩增長的重任無疑將落在基建投資上。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預測,基建投資2016年大約要實現20%以上增長,方可實現GDP增長6.5%的目標。

  基建投資具備建設高投資、長期穩定回報和社會公益性的天然屬性,長期以來都是政府落實國內外經濟政策的發力點。在過去20多年來,中國基建資本存量保持了比較穩定的增長,年實際增速基本上維持在10%左右,但與發達國家比,中國基建的數量和質量仍然差距很大。例如,中國鐵路里程在總量上僅次於美國,但人均鐵路里程僅為G7的15%,而單位國土鐵路平均值僅為G7的24%;中國的國際機場吞吐量發展迅猛,但是中國機場密度較低,不僅低於發達經濟體,也低於新興經濟體;中國公路里程在總量上是美國的69%,但人均水平遠低於G7,發展空間也很大;中國的管道里程無論從總量還是從人均水平,跟主要經濟體相比,差距都很大。據估計,從基建設施存量的數量角度看,中國與發達國家目前現狀的差距還有20多年,從質量方面看,中國基建總體也比較落後,改善空間大。

  基建投資,作為中國在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戰略指引,“十三五”規劃將毫無疑問地見證它的又一頂峰期。

  二、公私合作模式:公共品供給的新理念

  文章指出,當前時興的公私合作模式(PPP)也將因為基建投資的高速發展迎來重大的歷史機遇。推廣應用PPP模式並非一個簡單的項目融資,而是一次理念觀念的革新,這既代表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又體現了各方資源共同參與社會建設的市場化趨勢。

  聯合國培訓研究院(2000)年將PPP定義為,為滿足公共產品需要而建立的公共和私人倡導者之間的合作關係。PPP模式的引進,有助於緩解公共服務供給的資金壓力,並在相當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公共部門的效率,這取決於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發揮各自的優勢,並明確各自的職能。政府的貢獻著眼於提供資金(來源於稅收)、資產轉讓、其他承諾或實物捐助等形式,以及履行社會責任、培養環保意識和提供政治支持;私營或社會部門的作用則在於發揮其在商業、管理、運營和創新方面的專業知識,實現項目的高效運營,部分也為項目提供資金。

  英國是PPP模式的先行者,早在1992年便提出了PFI(Private-Finance-Initiative)的概念,旨在通過“公私合作”的方式幫助英國政府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等在內的公共服務領域資金不足的問題。截至2006年末,英國共計簽署PPP項目794個,涉及總投資額550億美元,應用領域涵蓋大型交通項目、醫療、教育、國防等。其他PPP模式在全球範圍類應用的例子還包括,發展中國國家在1998-2004年間,私營企業在政府不同性質項目中投資占比超過了50%,歐盟在過去20年共簽訂了1400多個PPP項目,價值2600億歐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