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建強語中評:本土意識不應化作政爭手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3-25 00:13:30  


陳建強。(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記者 莊恭誠)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建強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作為愛鄉情懷的本土意識原本理所當然,但若化作撕裂族群的政爭手段,則屬天理不容。他指出,面對香港社會日漸升級的暴力行為以及怨氣沖天卻自以為是的“憤青”,退一步並不能夠帶來海闊天空。

  對於旺角暴亂事件之後,社會出現探討背後深層次原因的聲音,以及有意見將矛頭對準特區政府的管治水平。陳建強認為,與其這樣想,倒不如探討引發事件的“淺層震源”。

  中評社:你對旺角事件如何評價?

  陳建強:年初一晚上暴烈的“旺魚黑夜”,猶如煙火般將“後佔中”積存的怨氣全面爆發。由於符合西方國家對香港身處“一國兩制夾縫”的預期,因而事件獲得西方傳媒的青睞,代為瘋傳並命名為所謂的“魚蛋革命”。當晚我並不在現場親歷,但從新聞片斷清楚見到,示威暴徒對警方、對社會秩序和政府的仇恨。他們沒有革命的理想和膽量,只有失控的暴力宣洩,完全配不上“革命”這兩個字,勉強可以說是有勇無謀的暴亂。

  多個“本土”團體當晚以“撐小販”為號召,但整晚的行動卻完全與小販無關。相反多個小販攤檔卻被付諸一炬,成為暴亂中的最大受害者。事實上,類似的借題發揮手段早已在“鳩嗚”(名稱取自“購物”音——記者註)、“光復”行動(“反水貨客”行動——記者註)中一再應用。實際上是同一班人,同一種在街頭橫衝直撞、擾店擾民衝警方的抗爭手段,換上了不同借口,亦都以愛“本土”為號召,帶來有破壞、無建設的不負責後果。

  有關行動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就是在社會製造不安,挑動反政府情緒。大家看,除了旺角暴亂外,這批聲稱熱愛小販的“本土”派,對維護小販的活動,做出過甚麼實質性工作?梁天琦也好、楊岳橋也好,一個豪取六萬多選票、一個晉身尊貴的議會,但可曾為旺角小販出過一句聲、做過一件實事?好明顯,一切都是騙局,旺角暴亂不過是政客巧取豪奪的對弈棋局。

  從“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傳統溫和泛民的主張——記者註)到“飛磚縱火”,從認同政治對話到只求一遂己意、不惜玉石俱焚。“後佔中”時期的暴力抗爭,經歷旺角暴亂這一轉折,快速由勇武升級到暴動,法治亦到達臨界點。下一步呢?這是一個嚴峻的警號,社會再沒有顢頇姑息的條件。面對這一批自以為是、怨氣沖天的“憤青”,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死得更慘!

  無論是“本土”派還是年輕人,對於他們改革社會的理想,都應給予肯定和支持,但若是只懂堅持一己觀點,不惜以暴力手段、以破壞社會安寧去脅迫其他人就範,這就完全違反了社會公義和基本人權。需要強調的是,暴力一旦與政治訴求掛鈎,勢必會培育崇尚勇武狠鬥的所謂浪漫主義,間接鼓勵他們透過“民權暴力”去掃除其厭惡所謂的“政權暴力”,肆無忌憚挑戰法治,並將整體社會推向以暴易暴的罪惡螺旋。

  中評社:你認為哪些原因導致了旺角事件?是否如部分意見所說,涉及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或政府管治問題?

  陳建強:旺角暴亂之所以轟動,只在於“飛磚縱火”、對警方主動衝擊的震撼。至於為何會引發這種出乎意料的激進行為,要溯源跟進,就只能從鬧事者的心態出發。需要指出的是,鬧事者的數量不多,即使經由互聯網號召,但參與者亦不過是一千之數,若不是“飛磚縱火”,根本上不了新聞。正是這種傳媒的效應,才造就了愈激愈狂的惡性循環;但回帶倒看,事件發生了只是一個多月,但除了泛民行禮如儀地要求成立委員會調查之外,除警方持續的拘捕檢控外,相關的人與事,都已被輿論淡忘。

  旺角暴亂事前沒有醞釀,亦沒有特別的因由,火爆的表現只是為求製造震撼性的效果。所以,與其深究事件背後的深層次矛盾,倒不如探尋引發事件的淺層震源。在當晚的事件中,話題只有兩個,第一是保護小販,第二是為梁天琦助選,但全晚都見不到有任何一個小販被捲入其中,從而只留下為梁天琦助選的唯一選項,大家還要理會嗎?況且,作為唯一得益者的梁天琦,在二月尾的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豪取六萬多票後,就大剌剌地豪言“本土”與泛民和建制三分天下,我們還要煞有介事地探討事件的源由?

  社會有沒有深層次矛盾、政府管治有沒有不足,絕對有。每一個社會亦都必然存在,這是任何理想主義者都不願見到的,但亦都是不能避免的客觀現實,沒甚麼大不了,也不應被放大。一次暴亂,只是突顯一群人的政治野心,大家要注意的反而是這股野心背後的圖謀。畢竟,口號是漂亮的,居心是險惡的,市民是單純的,如此不對等的博弈,永遠是最令人擔憂的。

  我想再三強調,社會存在深層次矛盾也好、政府管治出現問題也好,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絕對不應接受以暴易暴式的所謂抗爭行動,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法治是香港的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絕對不容許個別人士以搗毀法治作為其實踐個人理想的手段。香港不是個別人士的政治賭注,而是700萬香港市民賴以存活的安樂淨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