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從政路 人格驅力分析為何

http://www.CRNTT.com   2016-03-26 00:05:54  


 
  政治心理學創始人拉斯韋爾“補償理論”的假設前提是,政治活動是政治行為者自我滿足人格需要的方式之一,政治活動的權力動機來自補償未被滿足的自尊需要。他認為,存在著一種基本的政治人格,其特徵為強烈的權力衝動,吸引著政治人物參與政治的正是那種行使權力、控制他人的機會,“權力是對自我軟弱、卑鄙、邪惡、討嫌的一種補償”。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也揭示了自卑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他也指出,“從生命之初,我們所有人就都有一種心理和社會的自卑感。父母和其他人多數人不僅在體力上比我們強,而且在解決問題時比我們更老練和內行。由於這種不可避免的自卑感,產生了對優越感的追求。”可以說每個孩童身上的這種自卑感是天然的,這種自卑感的作用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方面有助於使我們訂立“社會契約”,相互協作與團結以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如果過度顧慮這種自卑感,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想像的,我們可能會依賴補償來彌補這種缺陷。

  很多人認為蔡英文走上從政之路是無心插柳的,因為相較於檯面上的政治明星,學生時代就投入政治運動,蔡英文是讀書人從政,“有些形容她為一隻在森林裡迷路的兔子,被黨內與黨外的狼群包圍。”①更重要的是蔡英文自己也說“四十歲之前,我不知道政治是怎麼一回事”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時候不是一個被認為未來會有成就的孩子”,從政的政治素養又相對晚熟的政治沉睡者,被喚醒後展現出巨大政治潛力。英國著名哲學家羅伯特.羅素就曾指出“人類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就是權力欲和榮譽欲”③。政治活動的核心就是圍繞權力的鬥爭,作為政治人物很難置身於以權力為中軸的政治系統之外,對權力的需求與控制也成為政治人物的人格生成中最顯著的驅力。

  蔡英文權力驅力的家庭因素

  “個人的政治首先是為了自己的需求,然後才是為了‘國家’的利益”④。在個體政治社會化過程中,家庭環境影響具有特殊的意義,特別是一個孩子如何處理對他們父母的憎恨在他的人格形成過程中至關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孩子對父親的憎恨是建立在家庭中強權地位的基礎上的。蔡英文出生、生活在一個父親財力雄厚、母親身份卑微、兄姐眾多的家庭中。父親蔡潔生白手起家,早年靠維修飛機的專長起家,在台北開汽車修理廠,投資土地、飯店而身家上億富甲一方。在未認識蔡英文母親張金鳳之前蔡潔生已有家室,張金鳳也只能當“二房”。在蔡英文成長、生活的家庭結構中,父親蔡潔生可謂是家庭的核心,在地位、財富、權力和家庭關係上擁有支配權力,這種父權優越感是其他家庭成員包括蔡英文在內所匱乏的。例如在事業投資上,即使母親張金鳳看好的投資專案,如果蔡潔生不贊成,張金鳳再怎樣心不甘、情不願也會尊重蔡潔生的意見而放棄。在蔡英文的教育上,選擇上公立的“國小”和大學讀法律專業也都是蔡潔生的意志決定的⑤,蔡英文也都順從了父親的安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