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須從供給側尋找改革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6-04-10 07:59:01  


當需求疲軟程度超過經濟波動的正常範圍時,就不能固守傳統的需求管理模式,要從供給側尋找新的動力源。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未來十年是中國發展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入發達經濟門檻的關鍵期。歷史經驗表明,自20世紀以來能夠突破這個瓶頸的後進經濟體不超過10%,而通觀各個國家增長停滯的原因,關鍵還在於供給質量長期在低水平徘徊。

  參考消息網刊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查顯友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三期叠加”和“四降一升”的嚴峻挑戰,在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經濟風險發生的概率上升,多種不利因素交織。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只有從“落後的社會生產”入手,著力推進供給側改革,才能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助力中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

  傳統模式難以為繼

  文章稱,供給與需求是經濟運行過程中共生共存的兩翼,也是宏觀調控的兩個輪子。當需求疲軟程度超過經濟波動的正常範圍時,就不能固守傳統的需求管理模式,要從供給側尋找新的動力源。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動力源衰竭,使中國經濟正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

  2011年以後,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狀態而進入潛在增長率“下台階”的新階段。2015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加,增速又首次“破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進出口總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等其他一些指標也顯示了巨大的下行壓力。需求下降與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相結合,擠壓了工業企業利潤,使它們在虧損的邊緣游走。

  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正在衰竭。投資方面,長期以來高投資的增長模式遇到了瓶頸,投資的邊際效益在遞減。同時,受到地方債務風險加大的約束,國內投資增長乏力。消費方面,受部分行業經營困難、部分人群收入增長緩慢等因素的影響,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總體上有所放緩。出口方面,由於受歐美日經濟疲軟的影響,再加上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所帶來的競爭壓力,2015年進出口均出現下滑。可以說,現在三駕馬車的動力漸顯疲弱。

  與此同時,過去支撐中國高速增長的要素紅利也正在消失。人口紅利消失、全球化紅利和改革紅利減弱,加速了傳統的經濟增長源泉的衰竭。特別是人口紅利,自2012年起勞動年齡人口不斷下降,到2014年已累計減少960萬人。

  第二,傳統發展模式下環境壓力凸顯,水、空氣、土地等資源投入難以為繼。

  資源與環境壓力、生態失衡,是長期以來忽略供給側管理的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必然結果。中國的人口密度、能源與資源消耗密度,不斷地向經濟發達地區集中,進而形成了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環境壓力。如今,中國受到霧霾問題的嚴重困擾;二氧化碳排放,特別是人均排放量居高不下;土壤和水污染問題也不容樂觀。可以說,傳統的基於需求管理思維的以高投資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是造成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根本症結所在,這種發展模式無法持續。

  第三,傳統的需求管理模式更注重總量,忽視了結構,造成大量的過剩產能。

  在工業快速發展時期,高增長、高利潤吸引了大量投資湧入工業領域。2004~2011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24.3%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2009年,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達到30.4%,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1.5%。投資形成了大量工業產能,但隨著近幾年進入政策消化期,工業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產能過剩的問題再次成為制約工業發展的難題。

  產能過剩嚴重浪費了社會生產資源,也使企業陷入泥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15年全國鋼鐵行業利潤同比下滑67.8%,黑色金屬(鐵礦石)利潤下降43.9%。在此背景下,很多企業開始減產或限產,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為8.038億噸,同比減少2.3%,為多年來首次減產。

  綜上所述,過往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表現出來的征兆與教訓,在中國均出現了某些“可疑”的跡象:比如,自主創新能力急切需要提升,需增強全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傳統的結構性缺陷嚴重地影響到民眾的收入增長等,這些現象的解決急切要求中國從供給側入手,尋求新一輪改革的成功突破口。

  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文章分析,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的消費需求層級在不斷提升,並出現多樣化、個性化的要求,而傳統的供給方式並不能滿足這些新需求。有時消費需求表現不足時,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供給錯位,需求沒有相應的供給來匹配。

  事實上,與通常認為的需求“疲軟”不同,從電影票房的數據我們就可以看到人們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2015年全國內地院線總票房達到440億元,放映5438萬場次,觀影人次12.6億,多項票房被刷新。其中不乏一些電影,前面觀眾一片罵聲走出電影院,後面的觀眾還在義無反顧走進去,這是因為人們在精神文化消費需求上的選擇還十分有限。

  在健康領域,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多,但目前的供給水平與人們的要求之間還有很多不匹配。事實上,人們很願意為健康花錢,但錢似乎並沒有很好的去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消費增長強勁。據商務部數據,2014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首次“過億”。2015年出境旅遊人數再度增加,達到1.2億人次,出境旅遊消費達到1.5萬億元,其中購物消費即達7000億~8000億元。但與此同時,國內旅遊的消費環境不佳,影響了人們的消費體驗,也抑制了旅遊消費增長。可以說,相比需求的旺盛,中國經濟的供給環節出現競爭無序現象,惡意競爭,違法成本低,擾亂市場秩序,影響消費信心。

  根據經濟學家斯蒂格勒的產業組織理論,供給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市場結構的有效性。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市場秩序還很不健全,違法成本低,惡劣的競爭環境危及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打擊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旅遊市場中,違法的“一日游”“青島天價大蝦”“哈爾濱天價魚”等頻頻見諸報端,影響惡劣。食品領域更是如此,由於國內食品安全監管不力,“瘦肉精”“毒豆芽”“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頻發,讓消費者很難在國內放心消費,爭相購買進口產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