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尹茂祥:台灣年輕世代 政治認同現狀與特點

http://www.CRNTT.com   2016-06-19 00:02:52  


 
  二是對大陸的信任與認同不升反降。兩岸交流近30年,島內民眾對大陸的看法仍較為負面。2009年7月台灣《遠見》雜誌公佈民調顯示,當問到“兩岸之間最終會變成什麼關係”,53.6%的民眾認為大陸是生意夥伴,第二是朋友,視家人與親戚的不到10%。2010年3月《遠見》雜誌再公佈民調顯示,44.1%的民眾認為大陸是生意夥伴,是朋友的佔18%,視為家人與親戚的佔12.7%。

  三是對大陸的好感度持續走低。2014年台灣《旺報》調查發現,62.8%的民眾對大陸觀光客沒有好感,較2011年的52.6%增加10.2個百分點;64.5%對大陸政府沒有好感,較2011年的61.8%增加2.7個百分點。台灣陸委會長期民調亦顯示,認為大陸對台當局態度不友善的民眾,平均比率破50%,最高曾達64.9%。

  四是對兩岸交流不排斥但也無感覺、無興趣。近年來台灣青年來大陸求學、就業的人數逐漸增多,對大陸的看法也較為客觀,多數也希望加強兩岸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近兩年大陸拍攝的《雍正王朝》、《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等電視劇在島內廣受歡迎即是證明。不過,由於長期接受李、扁“本土化”教育,島內年輕一代只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欠缺國際觀,認為大陸的發展與己無關,造成台灣有關研究大陸問題與兩岸關係的院校,出現報考人數不增反減的特殊現象。

  (四)政治參與:求新求變

  台灣年輕世代成長於一個充滿挑戰的全新環境:兩岸關係快速發展、公民運動風起雲湧、新媒體和數字技術快速普及、第三次經濟全球化浪潮向島內蔓延等。在這種特定的經濟、社會、歷史背景下,台灣青年逐漸形成了特殊的社會心態和政治傾向。一是反商仇富、追求公平正義。2000年以來,台灣經濟持續惡化,年平均增長率僅為4%,中產階級日益萎縮,低收入群體增加,房價、物價高漲,薪資倒退,青年人的失業率居高不下,“M型社會”逐步形成。在這種情況下,“青貧族”、“崩世代”不斷湧現,青年人的相對剝奪感與日俱增,催生其“求新求變”、“反商仇富”的心態和對現有政經秩序、社會結構的強烈不滿,“反政府、反體制、反現狀”、追求公平正義自然成了青年人當下的政治訴求。二是積極投身社會運動。隨著島內社會階級矛盾的日益深化,更加上民進黨的誤導和煽動,台灣青年將不滿轉化為行動,從“反大埔強拆抗議”、“太陽花運動”,再到“巢穴運動”,“反課綱微調”,青年人在近兩年的社會運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三是參政參選意識上升。青年人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前途和命運,逐漸改變以往對政治的冷漠,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和參與越來越強烈。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島內一大批青年積極投身選舉,公民活動家何宗勳倡議的“大家來選村里長”活動,很快即有70多名青年人參加競選。林佳諭所在的樹黨,更在全台灣提名了17名青年候選人投入各級選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