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政治關係需把握三點特殊性

http://www.CRNTT.com   2016-10-21 00:20:59  


“九二共識”為兩岸之間的一個中國內涵爭議,提供了階段性的創造性模糊。
  中評社香港10月21日電/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暨公民教育學系助理教授李毓峰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發表專文《論兩岸關係政治定位:“‘憲法’主權說”的視角》,作者認為:“兩岸是在一個中國架構之下,各自擁有不同憲政體制之特殊的政府對政府關係。據此,兩岸在統一之前可以‘一個中國、兩個政府’的特殊方式來安排現階段兩岸關係政治定位,不但合情合理,而且合法。”作者“建議:在探討兩岸政治關係合情合理的安排時,雙方必須要正視兩岸目前的政治現狀,以創新的思維,遠大的格局,寬廣的胸襟,就上述‘一個中國、兩套憲制、兩個政府’之法理與事實基礎,經由政治協商達成政治共識並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先確立以‘一中兩府、平等分治’的政治架構達成兩岸關係的全面正常化,方能進一步構建‘從經濟統合到政治統合’、‘從統合到統一’的一體化模式與漸進融合路徑。”文章內容如下:

  前言

  兩岸關係從2008年起進入大交流與大發展的階段,迄今為止兩岸已經簽署21項經貿交流協議。綜觀此一過程可知,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以“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為基本原則,這也是未來兩岸關係從“經濟統合”到“政治統合”之必由之路。然而,迄今為止,兩岸政治性的協議,包括和平協議與軍事安全機制幾乎已經不太可能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不僅卡在“立法院”,連兩岸文化協議也沒有任何簽署的跡象。此外,這八年以來,兩岸似乎僅有物質性的交流,致使台灣民眾在兩岸未來發展及身分認同上,相較於2008年以前,並沒有縮小的現象,反而有繼續擴大的趨勢。①從“太陽花學運”的發生、2014年底“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的重大挫敗,到今年一月中民進黨以壓倒性的差距贏得“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而取得全面執政的骨牌效應來看,更顯出此一問題的迅速惡化和急趨嚴峻。

  何以如此?眾所周知,如何定位兩岸政治關係一直是兩岸諸多難題中最為核心的問題,它關係到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關係到兩岸的法理架構,關係到兩岸協商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如果這一難題無法解決,則政治僵局就難以突破,兩岸之間要建立和平穩定的政治架構也無從談起。然而兩岸政治定位的關鍵問題正是主權問題,所有兩岸之爭無不以主權之爭為核心。這既是兩岸關係60多年來發展變化的主軸,也是我們研究兩岸關係必須把握的主線。討論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不應該、也無法回避主權問題。因為兩岸對於主權問題尚未取得共識,以致於政治性的協議,包括兩岸和平協議與軍事安全機制無法簽署,而有關兩岸政治關係、共同國際參與組織、海洋合作等重大議題,迄今為止也難以處理。如果兩岸主權問題的這個坎兒跨不過去,就無法改變台灣民眾的身分認同與大陸愈加疏離的既有趨勢,同時也阻礙了兩岸關係由“經濟統合”邁向“政治統合”的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