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解決台灣問題前景為何?

http://www.CRNTT.com   2018-02-16 00:10:45  


 
  在此形勢下,大陸反獨促統與“台獨”反統促獨二者之間的矛盾與較量呈現新特點。過去那種公開對峙、明白叫陣的態勢,更趨向間接、長線對陣,雙方在各領域的較量仍異常激烈,但不再完全撕破臉皮,而是留下某些彈性空間,且帶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套路特點。其結果是“台獨”勢力“冷處理”兩岸關係,利用其在島內全面執政的優勢,為其脫離大陸、追殺國民黨、“去中國化”、推動“漸進式台獨”營造有利的台海環境,並不無斬獲。但另一方面,兩岸交流30周年形成的經濟文化社會大交流的局面繼續固化,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難逆,“台獨”勢力只能瞄準文化、歷史、教育、“中華民國”政治象徵符號等“軟性”層面開刀,且因為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而付出了重大政治、“國際空間”代價,也影響到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與此同時,大陸在兩岸關係塑造上的主動性、主導性特徵更鮮明,對台和平統一工作原則更堅定,手段更多元,策略更靈活,更注重精耕細作,以尋求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為階段性方向,在島內吸引力更深入,“漸進式統一”的步伐更穩健。也因此,大陸可以“苦的更苦,甜的更甜”,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六個任何”與台灣同胞“分享機遇”、“同等待遇”等,無疑都是大陸主動性、主導性以及意志、決心、定力和信心更強的體現。

  (三)今後對台工作的重點攻關方向將是什麼

  今後對台工作的重點攻關方向將從“三通”轉向“通心”、“通氣”、“通心氣”(簡稱“通心”),路徑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抓手之一是台灣同胞“同等待遇”(簡稱“通待遇”)。

  章念馳先生認為,兩岸交流30年來,最大的事情是“通郵、通航、通商”(即“三通”)。沒有“三通”,兩岸統一難以完成。因此,大陸幾代領導人都將促進“三通”,作為對台工作的戰略選擇和主攻方向。其成就之大,以至於民進黨上台也走不回“三不通”的時代。

  在“三通”帶動下,本著“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兩岸關係在2008年後迎來大交流大發展的順風順水期,當時的交流模式有三大特點:

  一是重視兩岸交流互訪的級別、規模和數量,以期發揮規模集群效應。該特點在2014年前後達到頂點,表現最突出。當年度,兩岸貿易總額升至1983.1億美元,為兩岸交流30年來最高值。2015年,兩岸人員往來總量達985.6萬人次,亦是兩岸交流30年來最高值。同年11月,兩岸領導人更是實現歷史性會晤。

  二是重視推進制度化安排,推動兩岸一體化進程。至2016年5月,兩岸已簽署23項協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