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中評論壇:閩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http://www.CRNTT.com   2019-08-19 00:07:52  


 
  第二,加速建構對台歷史話語體系,提高史學領域“守土”能力。史學工作者要有歷史擔當,要旗幟鮮明地回擊與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台獨史觀”,提高守土能力。同時要藉助歷史文化遺存,批判與駁斥“台獨史觀”及其歷史論述的荒謬,打好“史觀”和“台灣歷史論述”的理論戰,要積極推動閩台共修台灣史,講好台灣開發和發展的歷史,目前應著手編纂《閩人赴台家系及開發台灣的代表人物》、《日據台灣史》、《日據時期台灣民族運動史》、《二二八歷史真相》等,充分展示閩人渡海與開發台灣的歷史貢獻,用事實批駁日本的“殖民有功論”,扼制親日媚日的台獨歷史戲說,以重新喚醒已被日益淡漠的祖地、祖先和中華國族的認同,重新接繼業已被人為割斷的與祖地的根脈文化。重新建構台灣史論述,建構“兩岸一家親”史學話語體系,扼制“台獨史觀”和“台獨歷史虛無主義”。

  第三,藉助現代通訊技術,建立與青少年無縫連接網絡話語體系。青少年是“社會溫度計”和“政治水晶球”。目前台灣網民約1000多萬,主體是青少年,他們的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青少年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社會動員能力越來越強”,網絡媒體的“話語即權力”特徵愈發突出。網絡成為“無記者的筆或麥克風”的話語平台,其影響力超過現有平面媒體,已成為“社會運動”的一種新模式,網絡、獨立網站、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微信(wechat)、微博(microblog)、社區論壇和個人主頁博客(Weblog)等成為政治串聯的重要管道。必須切合青少年的時代特徵,藉助青少年所熟練、推崇的網絡和微博等,力求與新生代、新型受眾接受資訊方式無縫連接,增強網絡話語權。

  第四,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消除“妖魔化”遺毒,破除“恐共”和“反共”的魔障。上世紀50—80年代,國民黨當局為保持偏安島內政局和統治地位,採取欺騙性反共宣傳;90年代以來,以民進黨為首的台灣分離主義者,出於分離與“台獨”的政治陰謀,也不斷抹黑與“妖魔化”大陸和中國共產黨。因受“妖魔化”影響,許多不明真相的台灣民眾對祖國大陸乃至中國共產黨誤解甚深,“恐共”進而陷入“反共”泥淖,兩岸融合,首先要打破、消除這種“魔咒”。

  眾所周知,無參與就不會產生認同。衹有參與,情感投入了,才能產生團隊認同;衹有瞭解矛盾,才能實現化解矛盾。

  游麗斌:謝謝劉所長的精彩發言。劉所長提出的四條關於文化交流的建議,對於推進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具有很強借鑒意義。特別是關於重在參與、重在投入、重在情感、重在化解的論述,具有針對性。下面有請福建師範大學台籍教授陳昭志發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