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汪毅夫:讀林琴南《黃笏山先生畫記》

http://www.CRNTT.com   2020-04-15 00:09:05  


汪毅夫(來源: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電(作者 汪毅夫)吾閩先賢林琴南的《黃笏山先生畫記》,記有台灣故事。                                   

  其文記:“余十六歲,省府君於台灣,始獲拜黃韞山先生於李氏寓齋。先生朱顔鶴髪,能酒而善談,恒誦其介弟笏山玉柱詩,厥聲琅琅,余年稚未學,然已心偉其結響之高,流韵之遠”。1867年,林琴南首渡台灣省父(其父在台經商有年)。林琴南另在《畏廬瑣記》記其來台舟中遭遇,有趣且有值得研究者注意的福州宗教人士赴台的事例:“余十六歲赴台灣,趁一輪舶,名華福寶,船身絕小。有法海寺某僧渡海募緣,亦趁舟行。舟中先有一官眷,四周圍以夾幔。僧嗜阿芙蓉(汪按,鴉片也),即燃燈臥於幔外。舟入大海,風濤猝發。舟側,僧首並枕入於幔中。婢媼大呼,和尚入幔矣!爭起擊其顱。僧百口不能自辯,而舟亦簸蕩,僧時入時出此幔中,而呼打之聲竟夕。然嘔吐淋漓,卒亦不能打矣。余笑至腹痛,且嘔且笑,迨至滬尾,余懨恢如病矣”。林琴南此來,居於淡水凡三年。所以他不僅有機會“獲拜黃韞山先生”,還有時間同黃韞山深度交往:聽他“恒誦”即經常誦讀其弟黃笏山(玉柱)的詩句,還獲贈黃笏山的畫作。據黃笏山長子黃宗鼎、次子黃彥鴻的舉人齒錄,黃笏山名玉柱,笏山其號也。祖籍福建侯官,居於台灣淡水。清咸豐乙卯科(1855)舉人,1859年揀發廣西任思恩知縣,調補興業縣、賀縣知縣,歷署宜山、武緣、貴縣、蒼梧、宣化、臨桂、桂平等縣知縣,光緒丙子科廣西鄉試同考官,欽加同知銜盡先補用直隸州知州,賞戴花翎。                              

  又記:“逾年,笏山先生以長松巨幛贈李氏。則奇古蒼郁,一鶴立醜石上,振翮欲飛。余每遇李氏,輒吮筆摹撫之,凡數十百次不複一似”。林琴南後來亦有畫名,他最初摹畫的是黃笏山的作品。1995年,我在寫作《台灣近代詩人在福建》時,第一章“百年之願兩岸情,為補示兒一首詩”寫的就是黃宗鼎。黃宗鼎哲嗣黃正襄送我黃笏山《松鶴圖》照片、黃正襄山水畫照片各一幀,並允收入《台灣近代詩人在福建》(台北幼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黃笏山《松鶴圖》有黃宗鼎、黃正襄父子題跋,是黃氏傳家之寶,相當珍貴。                  

  又記:“越乙酉(汪按,1885年),始與先生喆嗣芸漵太史同事吳航謝枚如師。余亦適得先生松鶴一小幀,即以歸之先生長君越淑大令”。據我所見資料,芸漵即黃笏山次子黃彥鴻。黃彥鴻名宗爵,字彥鴻,以字行(汪按,即以字行於世,自稱、人稱多用其字也),又字芸漵。1898年中進士、點翰林,故稱“芸漵太史”(汪按,太史是翰林的別稱);越漵即黃笏山長子黃宗鼎。黃宗鼎字彥威,又字越漵。1889年中舉,1898年以大挑一等任山西夏縣、大寧、蒲縣、永濟等縣知縣,官至山西朔州知州。民國初年曾任福建建寧、河南蘭封等縣知事(汪按,民國初年知縣改稱縣知事)。黃宗鼎初任、歷任知縣,故稱“越漵大令”(汪按,“大令”即縣令,知縣的尊稱);“吳航謝枚如師”即福建長樂謝章鋌,福州致用書院山長、名師;“余亦適得先生松鶴一小幀,即以歸之先生長君越漵大令”,林琴南將黃笏山的畫送還黃家長子黃宗鼎,誠古道熱腸之人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