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保持戰略定力 決勝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21-10-14 00:03:22  


 
  二、立陶宛事件的影響

  1、對國內的影響:鑒於立陶宛與中國交惡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今年3月就已經爆出其要在台灣設立“辦事處”;今年5月立陶宛外長宣布退出中國-中東歐“17+1”合作機制後,立陶宛還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指責中國。故此次與台灣互設“辦事處”,實際上已經早被掌握之中;中方很快就招回大使,也給國內民眾很好的交待,故此事件對國內的影響有限。中國當然可以採取從經濟到政治的一系列“殺一儆百”策略,但竊以為不應當與其立即斷交。立陶宛雖是小國,但也是中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評估各方的影響而採取適當的外交手段,當然以我們自己的利益為第一考慮因素。

  2、對台灣島內的影響:對台灣的影響應當是相當正面,消解蔡英文執政無能、抗疫不利及新冠疫苗短缺等負面影響。在台灣看來,與立陶宛互設辦事處是其外交的巨大勝利,也拓展了其所謂的國際空間。立陶宛的案例與決定或許會成為台灣在歐洲“外交”戰場的指標,美國、歐盟各國都大加贊譽,即使立陶宛最終沒辦法扛住壓力,最後重演“圭亞那”(今年2月,台灣當局欲在南美洲北部國家圭亞那設立“台灣辦公室”,但該國次日便撤銷此決定。)的覆轍,在台灣內部也會讓執政者宣導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打壓,最後轉化成為台灣人對大陸的敵對意識。

  3、一個基本的認識: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台灣的戰略目標是確保它在當前憲法框架下繼續作為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中華民國)而存在。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台灣主權問題上逐漸趨於共識,兩黨都從根本上反對讓台灣在政治上從屬於中國。這一共識是通過“中華民國”在功能上等同於“台灣”這一簡單的主張表現出來。我們不應再對台灣島內的任何政黨抱有希望。

  三、從“立陶宛事件”得出的新認識

  1、要從更高層次看“立陶宛事件”:立陶宛與台灣互設辦事處不是一個單純的事件,立中的對抗應當視為即是美中對抗中盟友聯動的一部分,也是美國蓄意破壞中國“一帶一路”“藍絲帶行動”的一部分。美國方面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地緣經濟學方法在提升中國大國地位方面所起的作用要大於其軍事建設。它在貿易投資與其他國家經濟聯繫中的地位及建立一個不斷擴大的經濟影響區的能力,正如其軍事力量現代化以及像太平洋第二島鏈的擴張一樣重要。它穿過亞洲與俄羅斯接壤,並從馬六甲海峽一直延續到阿拉伯、波斯灣,給中國更多的權利和影響力帶來的利益比任何可能導致嚴重衝突、潛在使用武力所能帶來的利益更大。所以美國未來會千方百計地破壞中國的“一帶一路”,甚至可能出現模仿冷戰時期的遏制戰略,嚴格限制其盟友國家與中國的貿易,並在東亞建立類似北約的聯盟,而這一戰略對台灣將有莫大的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