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小布什留下了甚麽外交遺產

http://www.CRNTT.com   2008-11-11 11:46:21  


小布什要離開講臺了,留下的問題還很多。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訊/ 《半月談》發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者王鴻剛的文章“布什外交遺產幾何”。他認爲,在小布什執政的8年裡,從反恐戰爭到“顔色革命”,從朝核“六方會談”到伊核“六方會談”,從“大中東計劃”到“大中亞計劃”,從“邪惡軸心”到“暴政前哨”,布什在外交方面發明了不少“新詞”,給別國扣了不少“帽子”,當然也做了不少“大事兒”。布什的“外交遺產”,無疑是最具爭議性的話題之一。全文如下:

          不斷調整的外交政策 

  表面上看起來,布什外交的最大特點,是一直處於調整狀態。在戰略理念方面,布什執政的前半段,其外交團隊表現出強烈的理想主義和道德主義色彩,迷信軍事力量,崇尚單邊主義,有一種非此即彼的簡單化傾向。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就是布什政府頻頻對別國“甩臉子”、“扣帽子”、“舞棒子”。而在後半段,這一現象有所改觀,“平衡”和“務實”逐步成為其基本的行動准則。 

  在戰略目標方面,布什外交團隊的眼球也不斷在“恐怖主義”、“專制政體”和“新興大國”等多個目標之間來回游移,導致布什執政早期全力進行“反恐戰爭”、接著又大力在全球“推廣民主”,同時又想應對大國崛起對美國“霸權”的潛在挑戰。 

  從外交手法的特點看,布什外交團隊也經歷了從單邊行動到多邊合作、從對抗到對話、從大包大攬到責任外包等一系列轉變。 

  當然,變化的背後也有不變,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緣重心始終“形散神聚”。無論是阿富汗戰爭還是伊拉克戰爭,無論是策動“顔色革命”還是部署反導系統,無論是簽署美印核協議還是建立非洲司令部,其地緣戰略重心都始終在所謂的“動蕩弧”區域展開。二是“謀霸”這一最終目的始終沒變。雖然布什政府為自己的行動設立各種名目、變換各種手段,但其活動始終沒有離開地緣政治謀劃和能源資源爭奪這兩個基本點,沒有偏離維系美國的全球主導權這一中心目標。 

            毀譽參半的外交答卷 

  概括地講,對布什外交答卷的評價毀譽參半。批評者,說其敗在伊拉克戰爭和對俄政策;肯定者,說其成在亞洲政策,尤其是對對華關系的經營。 

  雖然伊拉克戰爭的支持者堅持認為,這場耗資巨大的戰爭對鞏固美在中東的地位、維護美全球霸權具有深遠意義,但這并不能抵消其實實在在的負面影響:第一,它破壞了美國的形象,削弱了美國軟實力。第二,使美從反恐戰爭中“分神”,“基地”組織得到喘息機會。第三,破壞了國際反恐聯盟,尤其是美歐關系日漸疏遠。第四,激怒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疏遠了原本親美的中東盟友。第五,打破了中東的力量平衡,威脅了脆弱的地區穩定。第六,破壞了伊拉克國內秩序,使恐怖活動此起彼伏。伊拉克戰爭的敗筆不僅使布什剩餘任期的全盤外交處境被動,恐怕下屆總統也不易擺脫其拖累。 

  對俄政策之敗,在於它使美俄關系嚴重惡化。布什政府在沒有足够手段應對俄羅斯的情況下,既沒有對俄的崛起給予足够重視,也沒有對其安全關切給予足够承認。布什不顧俄反對,執意推進反導系統和北約東擴,悄然蠶食“後蘇聯空間”,導致美俄之間的口水戰不斷升級,并最終引發以美俄角力為背景的俄格衝突。布什政府的對俄政策,使兩國在歐亞地區的互動成為一種接近零和的博弈。 

  布什政府對亞洲政策之成功,在於成功地在該地區實現多贏。布什執政期間,美同中、日、印、澳、韓、東盟等的關系同步推進,在朝核問題上獲得了令人矚目的重大突破。從歷史上看,這樣的局面對美實屬不易。而美中關系,更被普遍視為其任內為數不多的“優質資產”。 

           “戰時總統”影響深遠 

  布什總統執政8年,與恐怖主義鬥爭7年有餘,是當之無愧的“戰時總統”。這位“戰時總統”希望自己能像杜魯門那樣大刀闊斧、有所作為,為鞏固21世紀的美國霸權奠定堅實基礎。 

  但事與願違。布什政府發動的反恐戰爭正在經歷痛苦的“7年之癢”,恐怖主義仍然此起彼伏,嚴重威脅著各國和各地區的安全穩定;由於忙著對付恐怖主義,國際秩序的“去美國化”、“非西方化”特點日漸凸顯,美國價值觀和美式資本主義的感召力下降,一些美國戰略家甚至擔心“無極世界”的到來。在國內,由於偏重黨爭而忽視團結,偏重安全而忽視經濟,偏重集團利益而不顧大局,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使各種社會隱患逐漸發酵,最近的金融危機就是明顯例證。這不能不說是布什的莫大遺憾。 

  然而,客觀地講,這種遺憾并非布什一人之全責,它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政治精英們探索霸權之路的必然。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