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粵港邊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08-12-10 00:06:33  


 
  這一年,香港方面一共只截獲了2萬多名逃港者。這與70年代末動輒十數萬人的數字相比,已經大大降低了。

  70年代末的羅湖,滿是魚塘和草叢,甚至無法佈置鐵絲網。沒有辦法,邊防部隊就種植了劍麻作為阻礙,邊防戰士則站在魚塘的圍堰上值勤。

  “對於偷渡,單純靠攔截是很難的。”在粵港邊防幹了了20多年的劉柏林說。

  深圳河最寬的地方也不過三四十米,成年男子不用一分鐘就可以遊到對面。而在梧桐山中的伯公坳,內地一方居高臨下,幾米外就是香港的打鼓嶺,助跑幾步就可以跳過去。

  沿伯公坳西側的一道峽谷就是內地、香港的邊界,鐵絲網就在濃密的樹林中。這一片山中至今還有蟒蛇和野豬。如果一個人跑進去,幾百人都很難找到。

  就是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中,邊防六支隊執行著攔截逃港者的任務,一次又一次經受著人群的衝擊。在70年代逃港潮最猛烈的時候,邊防六支隊是一個加強團的編制,全線一天抓到幾百個逃港者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開放的邊防公路

  變化是從80年代開始顯現出來的。

  今天從深圳濱河大道經過,可以看到路南有一道綿延的鐵柵欄圍牆,牆那邊是靜靜的河流和綠油油的山脈。這個看起來像公園的地方其實就是邊防區,那條靜靜的小河就是深圳河。從濱河大道到河邊,最近處不過20米。

  深圳發展的30年,其實就是邊防不斷“貢獻”的30年。

  “深圳建特區,核心地帶就是我們這一條邊防區。”六支隊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今天深圳地王大廈的位置當初就是六支隊的指揮部,世界之窗裏埃菲爾鐵塔的位置則是四中隊的營房。因為城市發展要土地,邊防區就不斷壓縮、前移。後來濱海大道建成,邊防巡邏路有的前移了幾公里。

  梧桐山裏原來只有一條道路,就是邊防公路。特區建成後,修了一條梧桐山隧道連接鹽田與市中心。後來人流、車流增加,梧桐山隧道不堪重負。2000年前後,地方政府找到六支隊,希望開放邊防公路。

  2002年底,邊防公路擴建成的梧桐山盤山公路通車,當初嫌鹽田偏僻的工廠又搬了回來,區外市民到鹽田買房的比例也上升到10%。

  邊防的開放源自逃港者的減少。到90年代,每年逃港者已經下降到幾千人。“我們詢問那些外逃的,沒有一個是踏實在家務農或者進城打工的。”劉柏林說,前些年曾經抓到一個20多歲的偷渡者,他覺得在農村種地苦就跑到深圳打工。沒過幾個月嫌賺錢少,就打算去香港發大財。

  逃港者少了,80年代起入境的港商、台商多了。“過去他們怕部隊怕得要死,你叫一聲,他就規規矩矩地站在那一動不動。”劉柏林說,早些年邊防部隊的形象很“硬”。

  “現在不行了,不管香港人還是內地人,走到邊防區裏也不怕當兵的,我們還得態度特別好地解釋他進入禁區了,請他離開。”劉柏林說現在講究的是文明執法。

  1997年香港回歸後,邊界兩側的關係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六支隊又與香港特區警方建立了聯勤互動機制,每週雙方碰面,還共用視頻監控、通訊聯絡。

  前些年,有一次香港特區方面因為重大活動抽調警力,邊界上幾乎都走空了。整條邊防線幾乎只有內地這邊在值勤,防止各種偷渡和走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