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美國人的中國觀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8:34:35  


 
  普通的中國人非常非常務實

  我在涪陵度過了兩年,從1996年到1998年。後來作爲一個記者,我總是重返小城市或者農村去找選題。我在北京寫作,但幾乎不寫北京。

  我惟一沒去過的省份是海南,我也從沒去過蘇州杭州。事實上,我在江浙待了很長時間,特別是浙江南部,但居然從沒去過蘇杭。當然,我的出行計劃不是爲旅游安排的。我喜歡去那些能够激發我記者興趣的地方,所以我在溫州和深圳花了大量時間,當然也包括北方農業省份。

  我會去那些未向外國人開放的地方,有時候會被拘留,不過這些經歷通常都帶有喜劇色彩——當地警方不知道該拿我怎麽辦,所以罰一筆小錢就讓我走人了事。那些警察給我的印象基本上都是實用主義的,他們不希望爲當地發生的任何不良事情負責,不想給自己惹麻煩,所以如果你向他們保證你不搗亂,基本就沒事了。當然,作爲一個外國人和警察打交道要容易些,中國人很容易就被警察嚇住了。

  我很難和中國的知識分子有密切交往。這很奇怪。中國的知識分子很關注歷史、國際的觀點,有時過于看重這些問題幷把它們强加到與之打交道的外國人身上,這讓你時刻覺得自己是個外國人。我倒覺得自己更容易被工農大衆接受。一開始,他們因爲你是外國人感到稀奇,但很快就接受你幷且不把你當外人看了。普通的中國人非常非常務實,這是我喜歡他們的衆多原因之一。這種務實讓我更容易與他們打交道,因爲他們總是通情達理的。但我又必須說在中國當一個知識分子真難。糟糕的歷史,複雜的政治,教育制度也不鼓勵獨立的思考者。

  在中國,知識分子和普羅大衆間的確有一條鴻溝。有時候我會吃驚:爲什麽當代中國小說會有這麽多抽象、象徵的作品?比如《狼圖騰》,這本書無論在文字上還是在象徵意義上都和中國的現狀隔得很遠。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那段時間,社會變化劇烈,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戰爭的傷痛被拋下,美國當時的作家們試圖抓住社會心理,于是我們看到了德萊塞,看到了克萊恩,也看到了杰克•倫敦。他們在各個層面關注這個社會。我希望同樣的現象出現在中國,但好像情况幷非如此。也許一個原因是知識分子和大衆之間的鴻溝。中國的小說家關注民工嗎?好像不。但如果他們想要抓住當下最重要的故事,他們應該關注。

  政治變革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

  美國人通常都對中國抱有相當政治化的看法,覺得這是個被嚴密控制的共産主義國家,這裏的人民都是被壓迫者。而一旦他們真的來了中國,又會大吃一驚而後態度大轉彎。其實中國是一個鬧哄哄的國家,多數中國人都能隨心所欲地生活,至少在經濟上是如此,這是中國動力的來源。

  在政治改革方面,我尚未看到中國有足够多的行動,也沒看到像樣的草根民主。當然,現在有一些抗議活動,但基本上他們只是在抱怨個人得失。他們應該想想更大的問題。不過這需要時間,尤其在一個多數人剛剛擺脫貧困的國度。這也要求中國教育體系的變革,我感覺中國的學校教育仍然非常死板,它不鼓勵創造性和個人主義。

  我相信中國需要政治變革,但我不覺得這是美國的責任,這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他們得自己想出解决辦法。對于他們來說,更多地接觸外部世界、接觸新的思想是有益的。同時,我也不覺得那些批評中國的外國人有任何問題。在美國我們也批評美國政府,所以美國人如果覺得中國人有問題,自然就要說出來——我覺得中國人應該意識到幷能够接受這一點。

  中國人和美國人都被他們的文化所困擾,但這種困擾是截然相反的。中國人的心靈是本能封閉的,他們覺得外來者無法瞭解他們的文化,一旦他們遭受失敗,通常的反應就是關門送客。美國人的心靈則是本能開放的,他們以爲所有的外來者都是仰慕美國文化的,以爲人人都需要美國産品、美國思想、美國民主。美國人遭受創傷時的反應和中國人很不一樣,看看“9•11”吧,美國人的反應是想要改變整個世界。這是兩種不同的自大,都可能導致傷害。中國人可能害了自己,美國人看起來更容易害了別人。

  中美之間時不時會關係緊張,但我覺得這些都是可控的。中國現在處在一個非常務實的階段,所以它的行爲都是可預測的。而且中國不是一個好戰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