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形勢嚴峻 香港金融業轉型需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09-03-21 00:17:13  


 
  香港雖雲是國際金融中心,但是在品種上一面倒的是股票上市和買賣,而所有掛牌公司,清一色是港資和內資企業。因此事實上,香港只不過是一個中國股票市場。外匯的交投額,不如新加坡,唯一特殊的,是離岸人民幣業務。這樣一來,香港的金融市場不但基礎狹隘,而且未來的發展,端視乎中央的政策。

  問題是今天人民幣仍未能完全自由兌換,很多人民幣業務都不能展開。但上海最近已經向中央提交報告,要做人民幣結算中心,要是獲批准的話,到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有大展拳腳的機遇時,離岸人民幣業務,香港已不能壟斷,並且出現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另外,在股票方面,內地證券市場正積極吸引內地企業留在本土上市,及引導已在境外上市的大型國企回歸內地發行A股。加上去年以來A、H股之間的大幅差價,也會影響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意欲;尤其是內地中小型企業,更可能會傾向選A股方式上市。此外,近期倫敦、紐約、東京以及新加坡等多個市場也積極吸引更多內地企業前往上市集資,對香港不無威脅。香港傳統的股票和外匯業務,因而受到很大的競爭壓力。

  過去幾年,香港金融業順風順水時,政府和業界沒有大力開發新產品和市場。現在面臨危機,第一個反應就是向中央多要政策,要求中央逐步擴大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如成功的話,固然受歡迎,但更健康的方向,應該是同時致力開發新產品和市場。

  世界級金融中心一般由股市和債市互動而成,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的債券市場都比股票市場大近一倍,但香港則只及股市市值微不足道的5.5%,債市的發展明顯嚴重滯後,大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天的香港債市基本上仍然是一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私人配售市場,還未能成為本地企業和銀行融資的主要工具。主要的原因是特區政府手上有巨額盈餘,沒有政府舉債的強力支持。雖然政府在2004年兩次發債260億元,但基於審慎理財原則和貨幣制度嚴格紀律的要求,很難期望特區政府今後經常性大規模發債。加上香港的“搵快錢”投資文化,投資者追求較短線和風險回報,不重視長期投資和債券的穩定收入。這個原因,再加上國際評級機構給予香港企業的評級往往低於它應享有的級數,局限了獨力發行債券的香港公司數量,同時也令債券投資者卻步。本地企業一般也不採取發行債券融資,企業債券低於每年債券發行總額的5%。

  因此,要發展香港的債券市場,無論在債券發行的供應,和日常買賣的客戶方面,都需要朝國內和國際方向發展。自2007年6月底國家開發銀行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香港發行的第一只人民幣債券正式登場,並小額批出給散戶認購。因為市面預期人民幣會升值,此後多只人民幣債券都大受歡迎。如今全球經濟不景,股市大瀉不止,存款利息不斷下降,美元不跌反升,但持其它外幣都損手的風險,更有進一步貶值風險,再加上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決定人民幣匯率明年保持基本穩定;以上種種因素,都說明2009年是發展人民幣債券的良好時機。而鼓勵企業發行債券融資,也是中央既定政策;12月13日,中日韓福崗會議,溫家寶總理的六點倡議中,如提及推進亞洲債券市場。特區政府需要向中央爭取內地企業系統地頻繁在港發債,這是兩利雙贏之舉。

  以此為基礎,香港有關方面應不失時機,積極開展亞洲區債券市場,吸引區內發債企業,特別是內地有業務的區內機構和外資公司和債券投資資金前來香港運作。

  在市場多元化的努力當中,第一個需要重點開發的,是台灣市場。相對於香港來說,台灣的金融市場細小而落後。香港的集資功能超卓,2007年更是亞洲第一全球第二,IPO融資額高達428.5億美元,僅次於倫敦的562.9億美元。但港台之間經濟關係從來都十分密切,大量吸引台灣企業來港融資,不但有利於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同時也有助解決台灣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在未來一段艱苦時期的融資困難。基於台灣同胞對其本土和台資企業的瞭解和感情,吸引台灣企業,同時也吸引了台灣投資者參與香港的股市和債市,也是雙贏之局。

  除了股票和債券市場之外,最多人討論的是建立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建立商品期貨市場。這兩個都是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課題,但是除了具爭議性,中央與香港近期難有共識之外,更需要很長的籌備,要克服的問題很多,短期難見成效,遠水救不了近火,本文暫不作討論。這裡只想指出一個較少人注意的重要新品種:碳交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