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臺灣已厭倦混亂激情 渴望富裕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09-05-01 12:03:01  


 
  在走群眾運動路線的民進黨執政卻讓人失望之後,象徵舊勢力的國民黨又被迎回來全面執政之後,兩黨對峙各自耗盡民眾政治熱情之後,台灣現今的社會氣氛其實有點像一八四八年之後的巴黎,歷經了大小革命,厭倦了群眾運動的混亂與激情,渴望富裕與秩序,關心經濟發展更甚社會正義,主流社會心態日趨保守,擁抱中產價值,只希望穩定賺錢過日子。港星成龍擔心台灣太自由於是太亂的觀點正是此種心態下的典型反應。 

  馬英九“總統”上任後,發生過幾次警民衝突,包括一名高中生因為近距離嗆聲馬英九而遭警方羈押,主流媒體大多選擇輕描淡寫。隨著民進黨的落敗,陳水扁家庭的迅速墮落,相較於當初對所謂中產階級組成的紅衫軍的容忍,從對陳雲林事件後對群眾運動的報導,也能看出主流媒體重新落入過去二元標籤的窠臼,講標準國語、受高等教育、冷靜理性、穩定收入的都會中產階級對照居住於城市邊緣及鄉土、講台語、缺乏教育、衝動無理性、貧窮失業的民眾,而後者往往隨便畫入民進黨本土路線的支持者,當群眾集結抗議時出現這些人的身影,若發生警察暴力,較不容易得到同情,因為他們身上的社會標籤是所謂的“暴民”。 

  毋庸置疑,這種簡易的歸類極度危險。因為,即使政黨對群眾運動與公共議題的操弄痕跡極深,在民主社會裡,每個公民都有自由根據自己的信仰與需求,在認同某特定議題的訴求時,積極或臨時、緊密或寬鬆地加入公眾活動,支持議題不等於支持政黨;也就是說,群眾的臉孔並不統一。害怕中國大陸因素的人未必支持台獨,擁抱中國大陸市場者未必急促統一,兩者卻可能同出現在抗議毒牛奶的場子。不該假設群眾全是同一背景、同一政黨、同一動機的同一群人──即便如此,他們表達言論的權利仍應該受到保障與尊重。 

  政黨再度輪替了,不代表當初推舉民進黨的開放力量應該因此褪色。一些進步價值是社會集體努力的成果,更是全民資產。暴動,還是革命,也或許,不過是一群人民在行使集會結社的自由,端看社會對人權的理解與深度。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