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回流港人 發誓不當次等人

http://www.CRNTT.com   2009-06-28 12:42:02  


香港回歸前後有大量港人移民國外,其中很多人已經回流。
  中評社香港6月28日訊/香港資深評論員黃海振今天在《大公報》登出文章“回流港人發誓不當次等人”。文章表示:香港回歸前後“所有的危言,使30萬的香港中產精英變賣房產、關閉公司,攜兒帶女來個世紀大逃亡。他們奔赴美國、英國、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等他們認為安全的國家。”但是“令移民港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西方國家並不視他們為賓客,而是將他們當作次等居民。”文章内容如下:

  香港回歸前後,西方媒體聯同部分中外政客,全速開動輿論機器的馬力,使香港的上空布滿了陰霾,許多港人的心裡湧現出莫名其妙的擔心。他們稱香港很快就會變成“死港”,甚至閉著眼稱“香港已死”。

  《財富》雜誌在1995年還在封面以《香港之死》的文章作了“科學”預言,稱回歸中國後的香港“滿街都是解放軍”、市民完全沒有自由可言。所有的危言,使30萬的香港中產精英變賣房產、關閉公司,攜兒帶女來個世紀大逃亡。他們奔赴美國、英國、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等他們認為安全的國家。

          堂堂正正做個香港人

  令移民港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西方國家並不視他們為賓客,而是將他們當作次等居民。儘管香港人按自己特有的奮鬥精神在奮鬥掙扎,以“已經沒有退路”的心理背水一戰,並克服語言、環境、人脈等重重障礙,以驚人的毅力取得成績,但西方國家仍然不會尊重港人的辛勤勞動和才華,當作次等居民看待。再回頭看看香港,不但沒有死,而且更加具活力。於是在美、英、加、澳等地颳起了回香港的旋風,回到屬於自己的香港。從加拿大回流香港的張先生剛下飛機,向接機的朋友發了一個誓,“下輩子都不能再隨便聽信饞言、輕舉妄動,要堂堂正正做香港人,不要做‘次等人’”。

  張先生是一名醫生,不僅精通西醫,對中華民族的傳統中醫也頗有研究,他能夠用針灸、牽拉、拔火罐等絕活為病人服務,並取得相當好的效果。1990年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踏上異國的土地,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到了天堂,因為加國環境美麗,天藍、草綠、水清、山美,到處鶯歌燕舞,使人心曠神怡。他克服了語言、環境和人脈等多種困難,在較短時間展開了相關業務,也獲得當地居民的讚賞的推崇。正當張先生準備挽起手袖大幹一番事業之時,卻莫名其妙地受到越來越多的麻煩。

           中醫在外國不受重視

  對醫生來說,救死扶傷是自己的職責,也可以擴充業務、增加收入,所以張先生對所有病人都是有求必應。然而,醫生的工作無可避免也存在風險,因為生老病死也是人們必然要遵守的規律。無論你的醫術有多高明,總不能使百分百的病人都康復。當許多人讚揚張先生醫術高明的同時,亦有人將這些醫術以不符合加國法律規定為名,為沒能康復或者不幸去世病者當作索取巨額賠償的藉口。每當碰到這種糾紛,張先生都希望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結果卻總是令人遺憾。法院在判決相關案件時,經常懷疑中華傳統醫術,使張先生蒙受損失。隨著時間的遷移,這類案件越來越多,張先生受到的精神創傷則越來越大。

  張先生到加拿大之前,就憧憬“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福利。但到了加拿大,慢慢了解到,加國的社會福利的確不錯,但受益的是老人、殘疾人和小孩,中青年人不僅無緣享受,而且還要承擔高額的繳稅。此外,加拿大的緯度與香港差得多,絕大部分時間是天寒地凍,使在香港出生和長大的張先生極不習慣。張先生認為,加拿大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但絕不是“最適合港人居住的地方”。張先生在移民前,聽得最多的是加拿大收入高,但就是不知道繳的稅也比香港高得多。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的好處,自己的不足,到了異國他鄉,才知道香港才是最好的。

           移民後方知香港最好

  據張先生披露,在加拿大,受到不公平對待、寒冷氣候困擾、高額繳稅重擔的香港移民還真不少。看到回歸後的香港不但沒有死,而且在北京的支持下輕鬆地渡過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瘟疫。張先生幾次回港,在街上看不到一個解放軍,與當年西方媒體預言和描述的完全不一樣。內地為香港市民提供的無限商機,使張先生毅然決定回流香港。張先生還透露,當年他們在溫哥華,共有20多家香港移民經常一起舉行派對,逢年過節都可以見面。但不到幾年,90%的家庭已經打退堂鼓,回流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