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陳長文:大氣度創兩岸善意循環

http://www.CRNTT.com   2009-08-01 09:25:56  


讓善意在循環中強化兩岸的互信
  中評社台北8月1日訊/首任海基會秘書長陳長文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展現大氣度 創兩岸善意循環”。作者強調:“只要是善意就應該肯定,也只有肯定善意才能繼續鼓勵對岸釋出更大的善意”。文章内容如下: 
 
  馬英九“總統”會見世運會選手時,對於中國大陸的善意表示肯定與感謝,這幾天引起了部分質疑。筆者認為,也許過去幾十年,兩岸在“惡意慣性”的氛圍太久了,所以有一部分人不習慣用“善意”的眼光肯定彼此。

  其實,如果我們的眼睛只聚焦在中國大陸代表隊在開閉幕的缺席,放大這樣的“不夠善意”,我們當然可以選擇繼續斥罵“中國鴨霸”!但如果我們對比以前中國大陸不但全程抵制台灣舉辦的比賽、會議,甚至向國際會議或賽事的舉辦單位全力施壓,今天大陸在世運開閉幕採取的“安靜缺席”,也未對馬英九以“總統”身分主持開幕式抗爭異議,就會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進步。

  就像一位學生,第一次考了三十分,第二次考了五十九分。老師可以選擇斥罵他還是考不及格,但也可以選擇讚美他進步了廿九分,該選擇那一樣態度,有時是一種氣度的表現。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進步,馬英九也安靜接受就可以了,何必去肯定感謝?畢竟台灣內部仍不習慣肯定對岸,馬英九這樣做等於是找罵挨!但要知道,中國大陸內部對台灣的政策態度也分為鷹派與鴿派。今天大陸代表隊在世運會的作法,顯然是鴿派所主導的改變折衷,如果我們對這樣的改變折衷無動於衷,甚至高聲斥罵,這等於打了鴿派一巴掌,也不啻是證明大陸的鷹派才是對的!

  鷹派可以趾高氣揚地批鬥鴿派“拿熱臉去貼冷屁股”,告訴大陸民眾:“對台灣釋出任何善意都是多此一舉、自討沒趣”。那麼試問,下一次台灣舉辦國際賽事時,中共是要全面抵制還是尋求折衷妥協?漠視大陸該給予肯定的相對善意,真的會比較符合台灣的利益嗎?

  國際社會成員間的關係是動態的,善意需要相對的善意鼓勵,相反的惡意往往是受到相對的惡意所牽引。大部分的人均肯定今天兩岸關係的改善,而這樣的改善,不正是因為現在的政府打破了過去“惡意循環”的思維模式,而不吝於釋放善意、肯定善意,形成了善意循環所致?

  只要是善意就應該肯定,也只有肯定善意才能繼續鼓勵對岸釋出更大的善意,這樣的態度不但可以展現“中華民國總統”的氣度,也是維護台灣安全與利益的最佳方式。

  當然,我們還是可以呼籲中國大陸,其實參加開閉幕也不代表承認台獨,那只是一個運動會的儀式而已,與國際承認並不相涉,中國大陸心胸應該更為開闊。但就像台灣有一部分的人還不習慣從過去的惡意氛圍走出來,所以對“總統”肯定中國善意難以接受,而中國大陸也還沒有做出一百分善意(例如出席開閉幕)的心理準備,這也同樣是一種對完全善意的不習慣。但這些都可以階段式的去改善改變,但無論如何,要首先跨出的第一步則是:要擁有肯定對方善意的大方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