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城鎮化 將成經濟增長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09-12-12 09:56:24  


城鎮化是重大戰略目標,但是需要嚴防為房地產獨享成果。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訊/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穩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優化產業結構,努力使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要把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

  《中國金融網》刊登的劉燁的文章表示:推進城鎮化,將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就業和落戶,這就需要解決這部分人員的住房、子女上學等一系列問題,投資規模非常之大。這部分人員蘊藏的消費潛力非常大,也可以使之釋放出來。“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給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開了一個好頭,是消除城鄉差距的切實之舉。因此,可以說穩步推進城鎮化是一個既促進消費又拉動投資的最佳結合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作為“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內容來抓,彰顯了中央對推進城鎮化寄予的厚望。

        城鎮化成經濟增長動力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08年中央為了保增長,把4萬億投資作為最為重要的措施來用,但在經濟增長企穩、金融危機影響減弱時,擴大內需才是實現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增長的根本之路,而加速城鎮化的最大作用是擴大內需,“目前農村人均消費能力不到城市的30%,7億多農村人口的消費能力很低,如果能在接下去幾十年裡,將7億多農民中的4.5億人轉變為城市人口,那中國的內需市場將有一個極大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經濟研究室主任張季風表示,目前中國農民收入低、社會保障差是其消費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他認為,目前中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差達到3.6比1以上,實際的差距可能更大,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

  城鎮化將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包括公路、運輸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坦在日前的中國城市“十二五”編制專家會上表示: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生產方式和落後的社會結構之間的矛盾,中國當前的物質技術基礎可以使70%的人口轉為城市人口,而社會結構只有45%的城市人口。

  “工業化創造供給,城市化創造需求,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如果以50平方米大小的房屋面積計算,每轉變1%的農民社會身份,每年需要租售住房700萬套。如此一來,即使中國年出口率為零,也可以保證每年GDP 10%的增長態勢。”劉福坦說。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則將政府放寬小城鎮的戶籍限制形容為“令人鼓舞”,稱這一具體的政策倡議將有助於釋放被戶籍制度壓抑了的城鎮化需求,幫助提振私人消費。他的主要理由如下:農村居民更容易移居到城鎮將鼓勵對城鎮地區的固定住房需求;給予城鎮居民的社會服務將減少農村移民的預防性儲蓄從而促進其消費;儘管放鬆戶籍管理制度最初只限於中小城鎮,仍朝著最終取消已經存在幾十年的戶籍制度邁出了主要一步。

  相關資料顯示,如果中國每年轉變1%的農民的社會身份,將會有2800萬農民進城定居,1800萬人相對穩定就業,從而帶動國內消費,拉動內需增長。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