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第一乞丐村”真相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10-02-27 15:25:48  


 
  在媒體和網絡交織的世界中,諸如“好吃懶做”、“不知羞恥”、“假乞丐”的標簽貼在了小寨人的身上。 

  2004年,有媒體報道來自甘肅岷縣的流浪乞討者,手背上刺有梅花點狀刺青,網絡盛傳乞丐們將在成都召開“丐幫大會”。結果被證實“丐幫梅花印”之說“子虛烏有”。實際上,這僅是流行於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小寨已經成為了一種“品牌”,經常被冒名頂替:不少來自臨近漳縣、宕昌等縣的行乞者,甚至有外地的乞討者,被城市的救助站收容後,都聲稱自己是小寨人。 

  李康平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2009年,濟南市救助站曾遣返了11個乞討者到岷縣民政局,很快,有6人失蹤了。最終被證實是小寨人的僅為5人。 

  傳言說,當地有人乞討討出50多萬元的財富神話。甚至有媒體披露,“租孩子”乞討在當地已成為一種產業…… 

  在調查中,這個所謂神話的製造者石勝平,向記者否認了這個傳聞。他說,自己的財富主要來自集資經營化肥生意。而“租孩子”的現象已在當地消失。被媒體廣為報道的“乞討大戶”李文義曾以此為生,現在,他的兩個孩子就讀於中寨中學,且學習成績優異。 

  “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每當有外人和他談論起小寨的討要現象,37歲的年輕生意人石永茂總是憤憤不平。 

  5年前,靠敏銳捕捉到的漲價信息,出租車司機石永茂開始大量收購當歸。在當歸價格完成一輪從每公斤十幾元到七八十元的“過山車”式瘋長後,他發家致了富,蓋起了街道裡最漂亮的一幢米黃色建築,開始經營百貨生意。 

  他對記者說:“我敢說,這條街道的樓房都是靠勤勤懇懇的勞動蓋起來的,沒有一家是靠乞討蓋起來的。” 

  事實上,小寨的建築仍以土坯房、磚瓦房為主。記者實地走訪的小寨1社、虎龍村、水坪村等幾個更為偏遠的村莊,少見修建較為新潮的房屋,大多仍是當地多見的土坯房。媒體報道稱“多見二層小洋樓”的地方,多集中在小寨2社和3社所在的集市街道兩旁。 

  另外,記者了解到,隨著當地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當地“中國當歸之鄉”品牌的日益擴大,不少頭腦靈活的農民正依托在中藥材產業鏈上,勤勞致富。 

  “山大溝深,民風淳樸,沒有‘調皮搗蛋’(當地方言,意為不聽話)的。”小寨留給駐村幹部楊維科的印象並不壞。 

  記者踏訪小寨村1社的當天,村裡剛剛死了人,恰逢出殯,每家每戶要在自家大門口燒麥草,祭奠亡靈。這個山裡的村莊,仍然保持著很多地方看不見的古樸風俗。(《中國青年報》記者張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