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債務風暴引發世界經濟新一輪衝擊波

http://www.CRNTT.com   2010-02-18 13:29:27  


 
  早在1960年,蒙代爾就發表了《最優貨幣區理論》的論文,宣稱浮動匯率制度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制度安排,而貨幣一體化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拿最為成功的聯盟貨幣歐元來說,蒙代爾認為,對使用歐元的公司而言,它們擁有了統一的貨幣市場,不存在貨幣兌換問題,減少了貨幣兌換所產生的成本,也使歐元區的貨幣價格更加透明;對使用歐元的國家而言,它們擁有了比以往更加穩定的貨幣,歐元給每個國家帶來了比以往更好的貨幣政策等。

  但是,蒙代爾顯然高估了聯盟貨幣的好處,而忘記了聯盟貨幣可能帶來的弊端。同一貨幣區要求發行和流通該貨幣的,必須是同一個主權經濟體,而不能是多元主權經濟體。因為只有同一個主權經濟體,經濟周期才會一致,也才會有統一的經濟政策,財政政策才不會顧此失彼,制定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才會沒有地區間的私利與歧視。但是貨幣聯盟,其背後恰恰是多元的主權經濟體。就連經濟和政治最趨同的歐元區,由於有多達16個平等的主權經濟體,各國都喪失了貨幣決策權力,因此各國只有靠財政這一條腿走路。

  由於靠財政一條腿走路,以至於許多國家屢屢突破《穩定與增長公約》的財政赤字不能超過GDP的3%的限制,導致債台高築。也是由於各國不能自主決定適合自己國家的貨幣政策,債台高築時,就沒有辦法讓貨幣貶值和使用通貨膨脹等辦法來刺激經濟、擴大出口、降低失業率等。

  因此,歐元區各國的財政赤字和債務不斷攀高和膨脹,成為了一個不知何時能根治的痼疾。而債務膨脹,就導致主權信用降低,更大的經濟危機面臨爆發的可能。同時,為了達到財政平衡的目的,必然要加稅,這樣社會矛盾也會突出。

  最近,希臘為了把占GDP 12.7%的赤字降下來,決定在未來幾年裡加稅,以至引發大罷工。而如果社會矛盾突破閥值,可能會導致政府下台。同時,由於各國的利益不一致,想要其他國家無償救援危機國家,也顯得很不可靠。德國財政部長就反對援助希臘。因此,在危機嚴重時,當留在歐元區的好處不敵退出歐元區的好處時,不排除有國家會退出歐元區,而那樣很可能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更多的國家退出歐元區。

  在歷史上,歐元區這種體制上的天然痼疾就曾經“發病”過,但是這次“病情”惡化了。而且從可見的未來看,根本就沒有根治這個痼疾的辦法。但是在這一痼疾惡化之前,蒙代爾還在到處推銷他的聯盟貨幣和固定匯率的主張。前些年,他甚至主張在亞洲地區建立“亞元”,甚至說世界也正朝向統一的貨幣方向前進。而在歐元區虛華的表象誘惑和蒙代爾的推銷下,一段時間裡,建立貨幣聯盟的聲音頗為響亮。而進入2010年,面對著歐元區的危局,蒙代爾的態度似乎軟化了,聲稱“亞洲並不需要共同貨幣”,不再提他的“亞元”。

  誠然,統一的貨幣和固定的匯率,可以減少地區間貨幣兌換的成本,減少與匯率有關的金融衍生品的泛濫。但是,任何經濟運行都有成本,筆者以為,地區和國家之間貨幣兌換的成本,是經濟運行中必要的摩擦成本,是理當付出的。而如果在國家和地區之間,在不同的經濟主體之間,強行推行聯盟貨幣或統一貨幣,會使得各主體失去經濟決策的靈活性和彈性,會帶來巨大的內耗成本。而這種內耗成本,比貨幣兌換的摩擦成本要大很多。因此,在不同的主權經濟體之間,使用同一個貨幣,目前看來,還是一種不成熟的主張。

  當然,否定貨幣聯盟或統一的貨幣,並非是否定國家和地區間的經濟合作和逐漸拆除不同主權經濟體之間的經濟藩籬。前段時間,世界上一些地區還在醞釀著建立區域的統一貨幣,而歐元區的危局,大概可以讓這些不切實際的夢想醒醒了。(作者:陳東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