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流行詞”背後的中國社會生態

http://www.CRNTT.com   2010-03-19 10:27:14  


 
  在很長一個時期,中國許多社會精英陷進了個理論誤區,認為社會財富的“蛋糕”做的越大,每個人平均得到的份額越多。但經過幾十年實踐檢驗,他們的願望不僅沒有得以實現,反而使兩極分化日趨嚴重。首當其衝的原因是公權利益化,幾乎所有地方和行業都把經濟效益當作最大的政績,為升官發財不擇手段。更需要一說的是,某些人根本不願放棄既得利益,公權無異於他們搶奪“蛋糕”的工具,致使中國的改革步履維艱。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流行詞”顯然屬於民意聚訟範疇,其中蘊含著多少人對公平與正義的呼喚和對腐敗與弊制的強烈不滿,只要看看每個詞背後的故事就心知肚明。就算“打醬油”之類有“坐看雲起”的意味,也透出了幾分無奈和無助,盡管這種對時事漠不關心、不談敏感話題的心態被很多人視為明哲保身,但這無疑是種可悲的臣民思維,與現代化社會應有的公民意識背道而馳。

  也許正是有太多的人“打醬油”,才產生了更多的“周至尊”和“房奴”,也才有了更多的“躲貓貓”、“被就業”等事件。公民意識的缺位注定了尊嚴的缺失,即使利益的“蛋糕”做的再大,也難以得到公平、公正分配。這是當代中國人最應該清醒認識到的社會問題,只要一天不能改變這一社會生態,政體改革就不可能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同時也就意味著像溫家寶那樣的親民高官要付出更多努力。

  事實上,破解中國改革難題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公式,關鍵是那些既得利益者能不能將民衆的利益等同於國家利益,否則,有些地方就算富可敵國也不能讓人們活得更有尊嚴。換句話說,如果作為國家主體的民衆缺少尊嚴感,所謂的“大國”、“強國”就是無稽之談。結果會像當年自詡“經濟強國”的薩達姆政府被美軍驅散後,以期“同仇敵愾”的達官貴族們萬萬沒想到,伊拉克民衆竟聚集街頭歡呼雀躍、拍手稱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