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新審視歐洲經濟模式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08:39:01  


 
  文章分析,歐元區各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經濟結構和金融周期不一致。金融危機暴露並放大了歐盟成員國各自經濟結構的缺陷,例如希臘等南歐國家經濟過於依賴消費,公共財政較弱,有賴於外來資本以彌補其低儲蓄;中東歐國家過高的經常項目赤字和外債以及德國對出口的過度依賴等。自歐元區成立以來,歐元區內部各國競爭力的差異和宏觀失衡日益顯現(歐盟委員會主要根據歐元區各國價格和成本的差距以及貿易收支狀況來判斷各國競爭力的)。根據歐盟委員會最新報告,德國是歐元區幾個大國中唯一競爭力出現上升的國家,與之相比,包括歐元區三個大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以及希臘和葡萄牙卻出現了競爭力大幅下降和貿易赤字嚴重惡化。在1998年至2008年期間,許多國家的經常項目餘額均出現急劇惡化:愛爾蘭經常項目餘額了下降6%,經常項目赤字達到5.2%;葡萄牙經常項目赤字擴大了超過5個百分點,至12.1%;西班牙經常項目赤字擴大8.4個百分點,至9.6%;希臘經常項目赤字則擴大11.6個百分點,達到14.4%的紀錄水平。

  過於依賴周期性產業

  文章稱,從產業結構的角度看,希臘等國家過於依賴受危機影響嚴重的周期性產業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比如,冰島主要依靠金融業,杜拜依靠旅遊業和房地產業。希臘國民經濟高度依賴於農業、海運業和旅遊業,其中農業產值和旅遊業收入分別占GDP的比重12%和17%。2009年前8個月,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希臘旅遊收入同比下降13.3%,船運業收入下跌得更為嚴重,達到31.3%,農產品出口也顯著下滑。這些因素導致希臘2009年經濟進一步衰退,失業人口不斷增加,當年失業率達到9.7%。資本賬戶項下,流入希臘的外商直接投資一直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2006年、2007年、2008年外商直接投資僅分別占當年GDP的2%、0.7%和1.3%,2009年前8個月也僅占同期GDP的1.3%。杜拜發生債務危機後,國際資本從希臘撤離的跡象明顯,三大國際評級機構降低希臘主權評級進一步增加了希臘對外融資的成本和難度,使希臘財政收支失衡的矛盾更為突出。

  西歐受前期東歐債務危機所累

  文章認為,西歐債務危機也受前期東歐債務危機所累。在歐盟內部,由於各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低收入國家如東歐、巴爾幹半島以及葡萄牙等國勞動力成本較低且缺乏金融資本,自然成為資本的淨流入國,即債務國;而德國、法國歐元區主要經濟體以及荷蘭、比利時等高福利國家的資本富裕但勞動力成本較高,自然是資本的輸出者,即成為債權國。在社會結構和資本需求上,西歐與東歐國家資源、勞動力豐富、價格低廉,而資本短缺形成了互補。具有高報酬率的東歐新興市場成為日具吸引力的投資窪地,資本高回報率為進入後工業化的西歐提供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西歐的資本也極大推動了東歐經濟的繁榮。

  然而,金融危機爆發徹底打破了東歐與西歐的經濟關係,資產大幅縮水的西歐銀行紛紛收緊銀根,對包括東歐在內的信貸驟然減少,復甦乏力的西歐國家越來越難以振興經濟並承擔債務,被一體化勢頭所掩蓋的深層問題充分暴露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