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台灣捕黑鮪如何因應全球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0-03-31 11:31:28  


台灣每年捕撈大量價格高昂的黑鮪魚
  中評社台北3月31日訊/《聯合報》今天登出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張水鍇的文章“台灣捕黑鮪如何因應全球新局”,認為“這次歐美在CITES的提案雖未成功,但也將對全球鮪魚保育與管理產生正面助力。歐美是輸了‘面子’,但將換來鮪魚資源的實質保育,如果這是他們的本意,也算贏了‘裡子’。鮪漁業重要產地的台灣,也該注意這‘裡子’將帶來的效應,提早應對。”文章內容如下: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十五屆大會已於三月廿五日在緊張、詭異氣氛下閉幕。台灣所關切的漁業提案,包括禁止國際買賣大西洋黑鮪,全都被否決了。但這否決的背後,卻代表鮪魚管理新局面即將到來。

  在全球重要鮪旗魚產量中,台灣高居第二位(也曾超過日本成為世只第一)。由於台灣不是CITES會員,無法參與決策,如果這個提案被通過,其後續效應(其他重要鮪類依續被列入),對台灣漁業發展及管理都將造成極大影響。

  我們不同意這些提案,然而這不代表不關心這些漁業資源,而是認為CITES不適合管理漁業資源,這是本次會議上最重要的論述,也是這次漁業相關提案全被否決的重要原因。理由至少有下:

  一、漁業資源被過度捕撈數量會變少,但不代表接近“絕種”(例如黑鮪資源狀況不好,但估計仍有數百萬尾);二、這種會再生的資源應予適當利用,不然也會自然死亡,因此該強調的是如何“管理”以永續利用;三、漁業是一種產業,先捕撈後買賣,對前端捕撈的管理,會比僅對後端買賣的限制,更為廣泛有效;四、漁業資源不似陸上生物容易估計,需要繁複的科學論證。

  而經國際海洋法授權的國際漁業組織(如國際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有專門的科學委員會,也可制訂限制捕撈船數、配額及各種的監控措施,比僅能在商業買賣上作限制的CITES,更合適來管理。

  然而,問題在於漁業組織常因過多政治操作而管理不彰,因此提案國才向CITES提出。這個提案的確給ICCAT打了重重的一巴掌,迫使ICCAT在去年底通過更嚴格的管理措施,並且在CITES閉幕時鄭重承諾將會嚴格執行新管理措施,並將與CITES合作,使黑鮪資源恢復。

  黑鮪案被否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歐盟及美國被挑明有私心。與會者無法理解最常在ICCAT杯葛嚴格管理措施的“已開發國”,卻要在CITES提案買賣禁令;又CITES的禁令只限制國際買賣,卻獨厚大西洋兩岸“已開發國”的國內交易。歐、美的司馬昭之心,似乎國國皆知。

  可以預見的,未來ICCAT的管理將變得更強,以免再被提列CITES;而歐美也必然“積極”支持管理措施,以免再落人口實。而素為鮪魚管理組織龍頭的ICCAT的改變,勢必將牽動其他洋區漁業組織的態度調整,最終形塑出全球鮪魚管理新局面-更嚴格的管理及落實的監督執法。

  這次歐美在CITES的提案雖未成功,但也將對全球鮪魚保育與管理產生正面助力。歐美是輸了“面子”,但將換來鮪魚資源的實質保育,如果這是他們的本意,也算贏了“裡子”。鮪漁業重要產地的台灣,也該注意這“裡子”將帶來的效應,提早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