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正視經濟復甦複雜性

http://www.CRNTT.com   2010-05-09 08:37:34  


複蘇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2008年4萬億元投資提出以來的經濟復甦曾為市場津津樂道,然而,自2009年8月份以來的市場調整讓人們懷疑復甦的進程,乃至擔憂復甦未知,泡沫先行。

  中國證券報發表廣發基金投資經理陳盛業文章表示,復甦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產能的恢復需要時間,而信心的重建更是緩慢的。4萬億的作用是穩定預期,而不是提供長期增長動力。危機總是來得很快,迅速破壞社會各類經濟參與者的資產負債表:存貨和固定資產減值,而負債不會減值。挽救危機的辦法也就只有一個:提高存貨價值和固定資產價值。

  無論是貨幣投放還是財政支出的擴張,都是旨在提高存貨和資產價值的,這是挽救社會資產負債表的唯一辦法。受惠於刺激性政策的首先是產能過剩產業和上游產業,因為他們的存貨價值曾經受損最嚴重,反彈得也最快。鑒於此,刺激性政策必然要退出。

  但政策退出是有條件的。如果經濟參與者對未來的信心仍然脆弱,退出意味著曾經的刺激前功盡棄。所以,政策制定者要不斷地試探社會對未來的信心。

  文章認為,相比刺激性的貨幣財政政策,結構性的產業政策是大規模刺激之後的必然選擇。直接的政策退出有可能打擊復甦的信心,產業政策則有助於甄別刺激的方向。危機本身正是舊有產業形態過度擴張的結果,新的產業方向在危機之後成為復甦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當前的中國,傳統工業體系的建設基本完成,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經濟結構調整被提上了議程。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產業政策所要承擔的任務顯然遠遠大於總量性的貨幣財政政策。

  從內部來看,信心重建的長期性,總量性政策退出的必然性和產業政策對新興產業的支持使得復甦的進程更加複雜:復甦的總量貢獻將依賴傳統行業,但傳統行業的盈利能力風光不再,而新興行業能否獨當一面,則需要更為長久的時間來驗證。

  外部經濟環境的複雜性進一步增加了經濟復甦的複雜性。儘管歐美指數在4月份紛紛創出新高,但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占比過高這一事實卻不容忽視。實際上,歐洲債務危機演化到目前這一步只是一個政治問題而已。貨幣協調要求財政協調,而不同主權國家是做不到財政協調的。希臘出事之後,其他歐元成員國在理論上有救助義務。不過試想,如果輕易地就出手相救了,是否會產生逆向激勵?儘管救助的金額對於歐盟來說只是九牛一毛,但在政治上必然要秀個夠。 

  美國的復甦進程才是中國是否能夠企穩的關鍵因素之一。中國仍然是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導向產業部門吸納了龐大的就業,形成了龐大的產出。如果這些產出的需求國沒有復甦,這些產能的生產能力會復甦嗎?但問題偏偏又出在這里!奧巴馬多次提出要重振美國的產業,這勢必影響中國對美出口。

  泡沫之憂形成了復甦之路上的第三個複雜因素。貨幣是經濟的血液,如果貨幣不能在經濟體中順暢流動,積壓在某些經濟部門,在形成局部泡沫的同時,經濟卻沒有得到足夠的貨幣。貨幣政策也就出現了兩難:繼續注入貨幣將吹大局部泡沫,收縮貨幣則會傷害經濟。顯然,這里的關鍵不是血液的多少,而要尋找血液滯留的症結。對房地產的需求引導政策正是破除“貨幣滯留”的關鍵手術,而任何一個大的手術必然傷身。

  復甦的這一複雜性可以這樣解讀:泡沫不會導致復甦逆轉,但治理局部泡沫的手術確實會添加一些麻煩。

  文章強調,正視復甦的複雜性,從緩慢復甦的大前提下把握投資節奏,從複雜的關係中尋找結構性機會,才是正道。